文 | 彼怀
长篇小说 ―― 《活着》,是作家余华笔下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小说以主人公 ―― 富贵为主线,采用第一视觉的身份讲述自己的一生,从而展开与之相关的人物与事件。
《活着》这本书和电影我都曾看过,但其中的结局却大不相同。书中最后的描写结束于富贵一人在田中耕作的场景,而电影中的结尾处还活着富贵、家珍、二喜和苦根四人。我建议先读书后看电影,毕竟其中修剪了一些内容,想要读的全面,就要了解这本书其中的重要人物关系与前因后果的细节。
作家余华笔下的人物经历既有些“传奇”的意味,又有着“真实”的味道,荒诞而不乏真诚。使用叙述手法完成本书内容,能够使读者从中体会得更加深刻,就像身边发生的人与发生事一样,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能够置身其中,细细品味。
小说人物分别是主人公 ――富贵,主人公妻子 ―― 家珍,大女儿 ―― 凤霞,小儿子 ――友庆,大女儿丈夫 ―― 二喜,凤霞与二喜的儿子 ―― 苦根。以这6个人物角色为基础,从中展开精彩的情节与悲观交错的最终命运。
本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是处于民国时期的一位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的他,仗着家中的土地与财富而嗜赌成瘾,以至于散尽家财。我记得书中有一处写到关于他父亲的话,他父亲也曾在富贵这个年纪赌输了家里的一百多亩田,并也像富贵一样,成天往外跑去找别的女子。正因为如此,使得富贵更加有底气、有理由去赌博、嫖娼。所以很多人评论,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不仅是书中的情节,也是告诫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后辈树立好的榜样。
当富贵的父亲知晓家中的所有财产已化为乌有后,随即离开了人世。从那一刻起,富贵好像被老天开了个玩笑,也从中懂得了很多,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狠下心来踏踏实实过日子。
富贵在一次去给母亲买药的时候,不巧被国军抓去做壮丁,并卷入国共内战的漩涡中。又在一次充满绝望的时候,遇见了共产党,并获得自由,使其回到家中。随着后来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变革运动过程中,他的人生和身边至亲也遭受着命运的摧残。所有的亲人们先后离他而去,也只有他孤身一人苟活在这世间。又因为他与一头老牛的际遇,才有得与他陪伴余生,富贵最终的一生,也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主人公富贵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坎坷。仔细想来,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集合于一身的缩影吗?其中人性的浮躁和后来的沧桑,更像是在画一个圆。至于你是否能画好它,就要看你活在人世间的造化了。
至于其余的角色,也在为“主角”添加“雪上加霜”的效果。在家庭经济逐渐奔向富裕的时候,家珍却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而他的儿子友庆儿子因被医生抽血过多而亡,其中的间接凶手,却是富贵当时抓去做壮丁遇见的战友的妻子;而他的女儿凤霞在队长的介绍下,与城里的二喜结婚,随后在产下一个男婴后,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凤霞相继见儿子女儿离开人世,又因病情的缘故,也撇下了富贵。
和睦的一家成员相继离开三人后,我便会以为恢复日常的生活,可在这时,二喜又在工作的时候,被两排水泥板活活夹死,只剩外孙苦根与福贵相依为命。在一次富贵出门耕耘之前,为外孙煮了豆子吃,可谁知苦根因为当时生活的艰难,害怕挨饿的带来的痛苦,竟然被撑死。就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此时的富贵心里的绝望已经被扩大到了最大,这也是作家余华笔杆下的文字对人物最为无情之处了。
其中的人物角色,都很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人,亦或是自己。尽管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伤痛,但我们可以从某个人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经历与身影。原来,不仅仅是自己被生活压迫的如此痛苦。像富贵这样的人物,在一次次分离过后,一次次灵魂与精神上的摧残折磨过后,仍可以笑对人生。
本书的结尾,只有富贵一个人活了下来。我不知这是作者余华笔锋的残忍,还是生活不公的对待。但看见富贵对着他的老牛说着他至亲的名字时,又佩服富贵面对生活的勇气。经历了亲人的离去与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富贵明白此时他的生命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活着,还有离他而去的亲人们对他的寄托。
本书虽然是描写关于一个人的故事,但我们会从中感慨万千,并像努力吸收阳光与水分的植物一样,让自己在思想上更成熟。
生活中所有的好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就像在电影里面的结尾处,我特别喜欢主人公富贵说的一句话: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
我不知,作家余华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但对于我来说:活着就是一种勇气,生活无论多糟糕的对待你,只要对世界一个友好的拥抱,你才会活得更加坦然。就像书里说的: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