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角下的乡村振兴
近日,万字长文《风生水起逐浪高——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述评》引起广大媒体和群体热烈关注,其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这正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体要求相契合。笔者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和新思维。
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气象,这就需要强化能人兴村。领导干部,应先干一步。一方面,“领”即引领,“导”即指导,这是领导干部肩负的双重责任。“引领”即审时度势、谋划方向;“指导”则需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启迪思维、修正认知。另一方面,作为“干部”,更应该坚持“干字当头”,既要自己想干、愿干、主动干,又要带领下级能干、会干、加油干。
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作为,要转化农民观念,敢闯、敢干。农村的发展,农民最有发言权。首先,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政策的制定就需要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农业,多听听农民的声音,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在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上,适当放权、简化手续、降低收费,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而,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动力。最后,让那些政治过硬、有责任心的年轻人融入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形成“百姓不富心不甘”的使命感。
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思维,要将小农经济与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高效链接。一方面,辩证地认识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小农经济;另一方面,在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机遇,让城乡各自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形成城乡之间各种要素资源高质量双向流动的互补共赢、共生发展的新模式。最后,运用“共享+”思维,打造出特色的共享农庄,将农业与旅游、休闲、体育、商务、教育、康养等产业相融合,并协调农户、企业、政府的不同角色,不断整合资源,构建交易平台 ,实现乡村与消费者之间的共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