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读书笔记】
001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是多样性的,可以从相对立面的角度出发。世界上很多的事物有正必有反,有黑必有白,有美必有恶,有善必有不善,这两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就如塔勒布告诉我们的,为了在不确定性中获益,我们可以通过否定法来考虑。
他在《反脆弱》中说:“在大多数充满高度随机性的情况下,人们无法真正判断一个成功的人是否确实有能力,或者一个有能力的人是否能够成功,此时我们很容易被随机性所欺骗,但我们几乎总是能够预测到相反的情况,即一个完全没有能力的人终将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会限制自己的思考方式。我们要注重开拓自己的思维角度,积极思考,打破思维的墙。
002世间没有绝对的事情,只有相对的存在。
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都是相辅相成发展。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这样写道: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我们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要去片面地看待事物。
003在中国历史上,时代动荡之际,有一批有智谋的勇士站出来协助打天下。在功成名就之时,却能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对成败荣辱淡然处之。比如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晚清时期的曾国藩,还有三国时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