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散文《观自在》系列103
·朱安的情之殇
绍兴名士固多,但绍兴巾帼也不让须眉。著名的有“绍兴五女”,即: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情女祝英台、才女唐婉、侠女秋瑾,都在民间广为传诵。
在鲁迅故居,有一个女人悲惨的命运,却让我感慨万千。她,就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
朱安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个思想守旧、目不识丁、身材矮小、裹着小脚的旧式女子,因其懂规矩、有德行、性情好而深得鲁迅母亲的喜爱,从而也促成了鲁迅和朱安的不幸。
鲁母与朱家议婚是在1899年前后,但一开始鲁迅就极力试图逃避这场包办婚姻,并于1902年3月东渡日本留学。一直拖到1906年,鲁迅二十六岁,朱安更是年近三十,鲁母心急无奈,只得频发电报谎称“母病速归”骗回鲁迅。待孝顺的鲁迅匆匆赶回,却见家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派婚娶的场面。面对母亲费劲心神为他包办操持的这场婚姻,鲁迅已无反对的余地。最后,鲁迅顾虑到母亲的面子,筹资的不易,特别考虑到母亲十多年来所经历的无数艰辛,为了不在母亲滴血的伤口上撒盐,他只得默默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婚后第四天,鲁迅就重返日本。这一去就是三年,其间与朱安没有通过一封信。
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到杭州、绍兴、北京等地工作,和朱安依旧过着一种古寺僧人般的独身生活。1919年,鲁迅把母亲和朱安一起接到北京居住,表面上是团聚了,但夫妇同居一室,琴瑟异趣,在精神上反而疏远了。对于鲁迅来说,这场婚姻是一座城,它可以守护人,也可以围困人。就这样维持了二十多年风平浪静的无爱婚姻,直到1927年底,鲁迅才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爱情,与许广平在上海同居。
记不清是谁说过:最能牵动人心的往往不是美满的爱情故事,反而是那种牵肠挂肚的爱情悲剧。
朱安的情之殇,注定就是巨大的悲剧。在经历了1936年鲁迅去世、1943年鲁母去世之后, 1947年6月,朱安终于也走完了孤寂凄凉的人生之路,终年七十岁。而造成这一悲剧的现状是旧的社会和婚姻制度,正如之前鲁迅所说:“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