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鸦定律”说起
森林里的小伙伴们,都嫌弃乌鸦的叫声——“吵闹”,它,不得不想逃离森林…
好朋友鸽子提醒它——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叫声,到了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
或许“乌鸦定律”,讲的是:遇事时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好事”都从内因去挖掘,以获得最大化的“成就感”;而遭遇挫折与失败时,往往是从外因,去寻找原因,以此减轻“挫折”,对于自我内心的伤害…
这从一个侧面,很像是“内心”赋予了自我“一个救赎的机会”,使得“失败”免责于自己!
在夜读时,遇见过一种说法:遇事“能够改变自己的”——都是优秀。而总是“想着改变世界与其他人的”——可能都是“神经病”…
虽然语句有些“夸张”。但是道理很正。
作为平凡生命的一员,“改变自己”可能是使得生活融洽,“生命有质量”——最容易实现的目标。
回到“乌鸦定律”的本质——乌鸦不受欢迎的本质,是它让人心烦意乱的叫嚷声。
我想起:“夏日的虫鸣”——我的一位长辈,到了夏天时,依然有在家里养“叫哥哥”的习惯。
曾经住石库门时,每个夏天,我家也会养这种每天吃毛豆,总是一副大嗓门的样子的虫子,作为“夏日风情”的一员…
如果感受它,总是发出“噪音”——那么这样的夏日,一定是因为它的叫声,更加烦躁。
但是如果,认知这是一份“夏日独有的氛围”,难得的赋予——只能在夏天感受到…
那么夏风下,伴随着“叫哥哥”十分有节律的叫声,确实会分外安心、怡然!
我想:这一定是那位长辈,在夏日炎炎时,总用“叫哥哥”陪伴的理由了!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