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散文家刘开在其名篇《问说》中开宗明义:“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强调“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勤学与好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难解和不懂之处,只有勤于求教,才能疑惑顿开、不断精进。反之,不懂却不好问,问题日积月累,越学越糊涂,厌学情绪日益增长,甚至学业都难以为继。
请教的人可以是同学、朋友、父母或导师。我将在本课着重讨论的是请教老师的必要性,并分享自己总结的请教老师时的注意事项和必备方法。
我们以中学生为例。一个班少则四十、多则五十多人,甚至更多,任课老师很难顾及每位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教课的内容、进度和侧重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来把控,在此基础上,不同的老师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不见得人人都适应,因此课堂讲授难免有“夹生饭”。这时,就需要学生及时请教老师,把在课堂上没能消化的知识点搞明白、弄清楚。同时也算是给老师提个醒——比如,某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下次上课再强化,多讲解一遍。这无形中协助老师提高了讲课效果,最终受益的仍是学生自己。
请教老师的过程也是难得的师生一对一交流互动的机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从而摸清你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指导你如何弥补弱项,巩固强项。从此你听课、做作业、复习都目标明晰,也更善于思考了。另外,在一问一答之间,师生关系也拉近了。渐渐地,交流内容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问题,而是拓展至其他话题——聊聊业余爱好、说说成长中的烦恼、谈谈未来规划等,老师除了在学校里讲课,还可成为你难能可贵的师长和益友,这种由“好问”发端的师生友谊将使你获益良多,终生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