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我国内读完高二去英国读的预科。当年预科成绩是4个A(数学、高数、物理、电子)加雅思8分。电子一科还是全英当年满分的几个考生之一,Exam Board发我的top 5证书我还保留着。另外,当年约克郡数学竞赛还得了金牌。光看成绩当时是挺牛的,老外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看好我考进牛剑。
但牛剑不光看成绩,还要面试。牛剑只能选择一个,我选择的是剑桥大学报读工程专业。剑桥是学院制的,就是除了选专业还要选择学院,学院是你起居饮食的地方。剑桥有几十个学院,但硬件和知名度最好的就是King College, Queen College和Trinity College。我当时恃着成绩高就报了算竞争最激烈的King College。(每人只能选一个学院,学院不收,要看其他学院还有没有空位,如果有,看你条件好就招,没空位你多牛都不招)。我其余几个预科成绩没那么自信的同学都报了稍差但竞争稍少的学院。
面试的前几个月,很多留学生同学都忙着上论坛找面试真题背,我却过于骄傲自大,不屑背题。况且我那时有另一个观念误区,听说老外大学面试还看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呀,课外参与的社会活动什么的。所以我那时把时间都用在那些地方,想着在简历和面试能有更多谈资。所以,我那时在Corus钢铁公司(全欧最大钢企,后来被印度TaTa收购)做了学徒,又当了幼儿园的助教,其间还带头牵起了汶川地震的筹款活动,课外忙得不亦乐乎。
但面试那天我就知错了,两位剑桥教授别的啥都没和我聊,一上来就给我五道物理和电子电路的题,但这些完全是超纲的,我五道勉强做出来两道。剩下的三道题,教授和我说没学过没关系,他们就想看我面对困难,有没有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聊了一下昨晚在宿舍住的好不好之类的寒暄了几句,大概半个小时的面试就结束了。
最终我没被录取,还好之前另一所心仪的大学帝国理工已经收到Offer了,也没那么伤心,就是有点不甘心。因为后来我另外两个朋友面试出来说,给他们的面试题他们在论坛上就见过了,所以能做出来… …最终那两个同学都考上了,其中一位女生现在还留校研究人工智能当了教授。
我为我的自负付出了代价,也明白了全世界都一样,为人处世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考的是工程专业,就应该把精力不断钻研相关知识为先,而不是说想着参加其他活动来充门面博取好感(虽然那些也是很有意义),但你的专注、你的专业才是你的立足之本,突破之本。
插画:当年是一头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