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总有空虚之感,想要把心底里的空虚塞满充实。想要一头扎进某个事项中去,世俗的生活又总能把你拖曳。历史如洪流一般,人物如小舟,只能随波逐流,想要拍打两下,却终难完全改变方向。
按照自我方向追逐,其实有好多事项没有去做,比如每天看财报,了解上市的所有公司(先从央企开始),使得自己读财报就如了解自己身体一般,知道各行各业现状、周期规律、供需、上下游。具体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来自于“鳄鱼”的成长之路(他自己写的一篇文档)。
但从看完他的历程以后,起意想要仿照执行,时日已过几月了吧。燃起的动机,随着时日的消逝而减弱。若不是当下每次厌烦上班,进而有时产生的空虚之感,怕已经完全沉溺在随波洪流之中。
昨天说起在公司食堂吃羊肉汤感到幸福,当然是真的,可这种安逸幸福确实有着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恐怖。尤其在“举步维艰”的当下世道,有多少人还在忍受着各种煎熬。你看早晨大马路上各种神色匆匆的路人,不去做点什么,何以理直气壮的喝汤。
工作的价值其实很难衡量,我衡量过自身的价值,却常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价格。有时觉着自身价格高昂,心情愉悦。有时又觉自身价格低廉,难过伤感。此起彼伏,不像当下年纪还该操心的事情。
昨晚与今早都看了一部分“小老虎”推送的教育视频,里面老师讲的希望、目标、梦想被自嘲为大虚的东西,被老师反复讲解,想着让人 心生梦想,为梦想而活。我接触梦想一词比较深刻的一次还是好几年前“非诚勿扰”中孟非讲的那句“人因梦想而伟大”。后来想自己的梦想,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觉着自己是有梦想的。而今天白天妻子调侃问我,我的回答让自己觉出自己的梦想呈现浑浊状。我不能几句话说清楚。即使到现在,我的脑袋里也是依然模糊混沌。想起月度计划里最下面标定的“最后期限”——这月写的是还剩余“三年一个月”,自己不知道三年一个月过去之后,要干嘛。
是一个没有结果的、仅是自我安慰的DEAD LINE。更可笑的是之前还有过一个辞职时限表的,这时限到了后,还是在公司里幸福的喝着羊肉汤。
关于生活状态的改变,其实也没有忘记,可受制于孩子的养成,自我能力的不自信,就跟从社会既定的体制行进着——以自己能力够到,又耗损自身成本最低的方式计算着——而计划“耗费”的却是十多年的教育陪同时间。是被动接受,或者就是自身主观上的、拒绝思考自身梦想的推脱理由——让自己如此安逸的继续在公司工作下去,一直到退休,与北方很多的一部分人那样。
一般的观点总有着他的两面性,在某本知名的书籍里有个理论是这样的,意思是让自己一条腿在圈子里,这样的话你至少不用承担圈子内部的逆流给你造成的阻力,你在这个圈子是安全的。而另外一条腿踏出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此这般,就可以获得“既能又能”了。而不好的一面就是两种事情发展起来,两只脚站不稳。该理论并未指出如何平衡此中关系。
当下的状态就常不稳,时常觉到心有余力不足(当中还有可以挤出时间的很多空余,但比起要做的“宏多”的事,这样的数量级是不够的)。
故人在今天的文字中表达自己不想去远方,不要这个,不要那个,安静在家也是接受满足。这同样有着吸引力。可要是长久的一直如此下去,想到就是这个样子了,那就又生出绝望了来。
今早出去跑步,出门的时候就在做跑步路线的选择,想了一会,思绪落不下来,就厌烦了,厌烦的并非情绪,厌烦的是没有想跑的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