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强人的哲学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强人的哲学

作者: milk76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1:08 被阅读0次

强人的生活哲学

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鸡汤。它需要强大的逻辑,不单单是个人心理学。

推导:

人生有三个维度:人都想要进步,通过努力是健康的,老是跟人比就不对了

                           人都想要幸福,幸福来自于人际关系(广义的与整个社会),世俗的成功是别人对你的认可。

                           人都追求自由,仅仅财务自由是个弱者。

通常认为先进步再幸福,自由只是副产品。而强者先要求自由,以它为前提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之后你会知道怎样处理进步的问题。

实现强人的三个维度是有一个前提:你的你的生活模式——性格、行为规律、与人交往、自我定位等——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与旁人、与以前怎样,都无关。

对比决定论与目的论:前者认为命运由外界决定,人其实不能左右自己。后者认为之所以有现在的结果,是人处于某种“借口”而做出的选择。

————弱者很善于把过去的不幸和性格的缺陷当做武器使用。他会抱怨这些不幸和缺陷,但他*需要*不幸和缺陷,而且他拒绝改变。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人生原则的体系要逻辑自洽,苏格拉底——康德——阿德勒的体系是自洽的,自由是这个体系的出发点。对自由要求的程度是强者与弱者的最根本区别。自不自由是判断道德不道德的终极标准。

不自由的情况:奴隶被主人指挥不自由;高级仆人被钱驱使不自由;追求爱情的人被感情控制不自由;富有同情心的慈善家被他人的苦难牵着走也不自由。倾向性(inclination)——牵着你走的力量生存、利益、恐惧、贪婪、感情、同理心等等,凡是出于以上情形,康德认为都是不自由、不道德的。通常人们会说“如果......,就.....”。真正的道德是“无条件”,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会带给我或者他人什么东西,而是纯粹的*义务*,也就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就是不受别人和自己的欲念驱使,即你不是一个工具。

这种自由很难落地,我们得看看阿德勒怎样把它用于生活。他认为最可能的倾向性是“认可”。人的烦恼根源是人际关系,因为你总想获得认可。我们需要认可,但把它看做做的好的副产品,直接追求就可能被牵着走。一旦被认可驱使就会干什么都跟人比。

人际关系中获得自由,需要建立横向关系。如果真正信奉自由对他人的行为既不应该表扬,也不应该批评。发生评判就是不平等,就是想操作别人。

幸福=“贡献感”

人际关系遭遇各种困惑、特不喜欢自己、抑郁成疾,原因是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被牵着走。先看看幸福种种

比较出来的幸福:比较赢了可以获得幸福;比输了假装幸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输了不幸福;或者别跟别人比(害怕输不跟人比)。赢了又如何呢?可能是登顶之后还会比较出更高的山顶,怎么办。与他人相比出来的幸福非常短暂,最好是主动的才能避免,我们与自己比,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共同体感觉:人际关系的高级状态来自于此——人群中的价值感。只要有一个理直气壮的价值,就是幸福。阿德勒提出,幸福就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于贡献(感)。

贡献与贡献感:再进一步幸福不是具体的贡献的大小决定,而是由**贡献感**决定的。

具体的贡献大小是个**行为标准**,即“论事不论心”;而贡献感是个**存在标准**。即“论心不论事”,就像一个病人躺在家里床上什么都干不了,论贡献为零,但是他的存在在亲人来看就已经是一种“贡献”了。贡献感恰恰应对了康德对“自由”的定义,因为贡献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刨除那种自欺欺人、帮倒忙的贡献感,即使是别人的误解也无所谓。总而言之,有贡献感的指引,你既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

更大的共同体:有时候我们在一个共同体里受到排挤、驱除找不到归属,不要紧将范围扩大,更大的范围少了竞争对手。在这个大范围里俯视以前的冲突,只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除此之外,我们还属于很多平行的共同体。我们跟很多人建立着横向关系。

我当别人是伙伴,但他们正好相反怎么办?我做出了贡献别人不认同怎么办?下面是系统的操作方法。

生活哲学的用途:

活在当下:弱者是先进步,然后幸福、自由。强者是先自由就得到了幸福,进步是副产品。赋予当下意义是自己的事情,环境一样的情况下每个人差别就在于此。认真对待当下——是对自己的态度。

课题分离:“我爱你,与你何干”,就这句话就充分表明了分立的课题,即“我爱你”是我的课题与“你的反应”是你的课题。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来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人与人之间有界限感,每个人为自己负责,人生就简单多了。

建立共同体的感觉: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共同体感觉”,前者解决了自由,后者解决了幸福。

建立“共同体感觉”分三步:

1、“自我接纳”:不能自我欺骗,关注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

2、“他者信赖”:看待对方是“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利用博弈论观点“首先信任”,后期再用“一报还一报”。

3、“他者贡献”:信服来自于对团体的“贡献感”,但不是自我牺牲,如果是牺牲那是过度“适应”。

有了以上三步递进式逻辑,你才承担后果——不怕背叛——信赖他人——做出贡献,这便是得到幸福。

唯心学问

这样的学说不是让你一定成功,而是让你幸福,我自己定义更安静、坦然是目的。但如果想目的为成功,更多应该关注是“刻意联系”的进步方式。

“我帮助你,是为了践行自己的原则;我做贡献,是为了收获内心的喜悦”跟自私与无私无半点关系。

相关文章

  •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强人的哲学

    强人的生活哲学 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鸡汤。它需要强大的逻辑,不单单是个人心理学。 推导: 人生有三个维度:人都想要...

  • 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

    《被讨厌的勇气》其实说的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被称叫“强人的人生哲学”。越是进步社会、越是发...

  • 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勇气。 愿你我都拥有这被讨厌的勇气。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日]岸见...

  • 《被讨厌的勇气》——强人的生活哲学

    《被讨厌的勇气》——强人的生活哲学 我花了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强者的生活哲学...

  • 《被讨厌的勇气》:学习阿德勒哲学

    这是2022年的第三本书,虽然看完了,却感觉囫囵吞枣,似懂非懂,说是完全没看懂,却又有所收获,感觉心态更平和了。 ...

  • 2020-09-13

    《被讨厌的勇气》 今天分享的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的作品《被讨厌的勇气》。 这部作品是对于阿德勒哲学...

  •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

    《被讨厌的勇气 :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日]岸见一郎 内容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

  • 怎样幸福

    得到万老师讲了一本《被讨厌的勇气》,是阿德勒的思想,是“强人的人生哲学”。 其中有一点是讲,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岸见一郎从高中就以哲学为志向,后来主攻研究方向就是专业哲学和阿德勒...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 2015年出版 作者:岸见一郎 古賀史健著 《被讨厌的勇气》又名“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强人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h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