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入,与智慧合
今天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综合素质的作文题中,题干讲到了两种木桶理论。旧的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的长度。新的木桶理论则是,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它最长的木板有多长。
这自然不是一个很新潮的理论,哪怕是新的木桶理论,恐怕也要听得人耳朵生出茧子来。
但是,你是否去深入思考过,哪一块木板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真正决定了一个人的容量呢?有人把它解读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人把它解读为一个人的特长。
在今天,我想给这个木板下一个定义,我称之为“终身学习力”。
什么是“终身学习力”?自然,它可以被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终身学习,一部分则是学习力。
人们常说,人生如一场戏,可你是否想过,一个演员,倘若不精进自己表演的技艺,又如何靠自己的表演创建自我、征服观众呢?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下棋,可你是否想过,一个棋手,倘若不精进自己下棋的棋艺,又如何能够在棋场纵横捭阖呢?
终身学习是什么?就是一个人要永远保持学习的强烈动机,对学习充满渴望。学习力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有学习的渴望和欲望的情况下,更要有高效的学习效率、合适恰当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用我党的一个通行的说法而言,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倘若你真的把“终身学习力”当做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木板去发展,那么你所拥有的将不是一个固定长度的木板,而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木板,你人生的容量将和这个木桶的容量这般,具有广阔的前景,深不可测。
人们常说:未来会淘汰有学历的人,不会淘汰有学习力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他们只认识到了事物的一方面。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天赋异禀的人,不乏有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可是为何会有“伤仲永”这般的故事呢?
背后的玄机在于,决定一个木板的长度的,不仅仅取决于他是不是具备有无限长大的潜力,更关键的是,作为一个木桶,它要有往前生长的趋势。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同等重要,相互依存。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它甚至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场接力马拉松。在近日热门的游戏“中国式家长”中,每个人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出身卑微,一飞冲天的特例并非不存在,正因为它如此不易,所以才会如此吸引我们的眼球。
在如今这样一个不同省使用同一套高考试卷,但是分数线差异却无比巨大的情况下,这真的公平吗?真的没有地域歧视存在吗?可是,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是,出生在每一个地区的人只是因为卵巢彩票开出的奖项不一样罢了。
清北毕业生奋斗一生,难以购买北京的商品房,固然令人唏嘘不已。可是我们不得不接受,多代积攒下来的差异,仅靠一代的差异是无法填平的。
靠一代的逆袭,完成通常情况下多代才能够完成的对阶级的跨越和超越,就是“断掉生命的轮回”。
金天顺2018.1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