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研创未来企业家训练营(类似于学生组织)的第一次模拟企业经营培训课。30多人一共分为六组,相当于六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折纸折出来的,市场需求无限量,一件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就可以卖70万,原材料成本每件40万,加工成本每件13万(工人工资),场地成本每月2万,月初交房租,月末发工资。途中可能遇到市场波动等风险,抽签决定损失5万—100万不等。投资人提供180万启动资金,年化利率5%,银行贷款最高50万,年化利率10%,还可以借高利贷最高300万,日利率1%。
本人此次担任了公司的CFO角色,最开始我以为自己只是个记账的,把现金流搞清楚就行了,就想不就是算每个月进账多少,开支多少嘛,有什么难的,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子的。
首先有一个原则:高利贷是绝对小心谨慎使用的,只有在良品率100%的时候,可以借来买材料生产;只有在公司即将倒闭的时候,才能借来维持生存。
最开始我们一次性做好了三个月的生产和盈利计划,三个月分别生产5,8,13件商品,最终盈利在400万左右。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风险是不可控的,你永远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损失多少,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一个股票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一样。还有就是当初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了,自以为简单的折纸产品一定能合格,后来发现我们我们的次品率高的可怕,第一个月五件商品中就有一件次品,不仅相当于少买70万,加上成本损失的53万,相当于一次性少了120多万,就导致了我们只有第一个月是按照计划进行的,后面每个月都要边生产边计划。
结果祸不单行,第二个月,遭遇风险损失了100万,很多组员都说要借高利贷,我说不行,稳健一点,还能在第三个月翻盘,要不是第二轮我们的六个产品全通过检验,估计就凉了。
第三个月,本来我们打算完全不生产了,在第二个月把钱还完,正好不赔不赚。但是看到市场行情变化,更小一点尺寸的产品好像更容易做,然后打算赌一把,拿着上月剩下的300多万一次性买了8个原材料,最后生产出了7个合格品,三月底把所有的借款还完,还剩80的净利润。
总结六个公司,有一个亏损,一个保本,四个盈利。整个过程中我们遭到了155万的风险损失,数额排在第二,仅次于亏损的那家。我们的次品率19个里面2个次品,所有的企业中次品率最高,他们都是做了30+才出现一个次品,当你发现公司生产线良品率不够高的时候,你的决策就必须趋向稳健,如果选择激进的做法借高利贷买材料,一旦出现次品,一个产品的损失将会在150万左右,而且我们面临的情况相当于是短时间内没办法更新生产线的性能保证更好的质量,毕竟我们几个人都是新手也不能变,所以高利贷的坑绝对不能跳。
每一次决策都要基于之前收集到的最新信息来调整生产计划,最后还能让公司盈利,可以说是六个组里面最不容易的了。公司最重要的任务是赚钱,CFO与公司的核心联系最密切,他的决策影响着公司的发展进程甚至决定了公司是否倒闭。
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