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感悟 | 卡片 | 记录 | 分享 |
第217天:你有思考过工作内容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吗?

三维结构设计工作中应用了什么能力?

做了些什么工作?
设计逻辑有自上而下设计,自下而上设计的过程,最后从左到右设计,或者从右到左设计。
设计完成后,思考零件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个零件的作用是什么,每个作用之前产生什么连接关系。它是并联关系,还是串联关系,还是先后关系,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零件A的作用是1,零件B的作用是2,零件C的作用是3,1驱动了2,2驱动了3,串联关系,先后关系。因为有了作用1才导致了2发生作用,导致3发生作用。设计完成零件A,再往下就设计B,再设计零件C,最后实现功能就是,彼此发生相互运动关系。
也有零件1发生作用,导致零件2,3和4的共同作用。其中,2驱动了3,3又驱动了4,4可能又作用到了1。又发生串联关系,先后顺序关系的作用。过程中,出现先后顺序结构,并联结构,总分的结构,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整个过程,表现了元素,结构,功能三个大要素,最后实现整个系统的运作。成立系统A,A运动机构。同样,另一个部位,另一个机构B,C也形成。A,B,C又相互运动,又形成结构关系,运动关系,作用关系,逻辑强连接,逻辑深度连接关系。

需要足够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不仅仅是结构化思维的能力,结构思维能力算其次。
这里我想到,李忠秋老师的结构化思维,写到的10几种结构,图片在《跃迁》P133一书中有陈列。还有易仁永澄老师说的,系统思维。

零件的相互作用,相互发生逻辑关系,需要足够的想象,推理的过程,设计前务必草稿绘制制作。每个零件有每个零件的作用,不多不少。当整体结构,主要零件搭建完成,相互作用是什么,全部屡清楚,整体框架搭建完成。最后是在主线结构的细节部分进行优化,增减分支结构,起到分作用,以支撑主体结构,支撑整座大厦更加稳固,美观。
即:零件单体设计,相互关系,形成机构,机构形成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发生关系,产生作用和功能。
物体关系:零件——机构(模块)——运动,实现整机产品。
对应关系:元素——结构——功能,表现应用出系统思维,结构化思维。
小结,主要工作是:
- 思考通过何种结构,传动方式,实现某种功能
- 模块化解决方案选择
- 模块化结构的功能设计
- 对结构优化,满足功能动作要求(速度,时间,强度,外观)
工作中应用了结构化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体现了才干优势列表中的审慎,排难,思维,专注,分析。
实际测试的才干结果是,审慎,排难,思维,成就 ,学习。自我评估,前后符合。这项设计工作是,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训练和接近天赋才干的机会。
工作实际运用中,过去感觉不是我自然而然的思维模式,因为我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这个工作背后的是应用了以上的能力,不知道我不是在做设计工作,而是在训练思维能力。过去的感受是有阻碍,有耗损,现在的感受是清晰的,舒适的,明确的,是在做什么,会有意识的认真思考三维设计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学会去努力推导。有对它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可能没找到价值感,驱动自己的内心,去努力提高设计水平,提高思维能力。原因二,没有知识,不知道工作的本质,不知道工作是在训练什么。我将会把它训练成擅长的程度。去寻找较大的价值,最后变得对它感兴趣和喜欢。
下一步,就要有意识的,带着知识和目标,在三维设计工作中,去训练思维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结合专业知识,三维软件设计的技能,思维推导的才干, 知识+技能+才干,来增加专业能力。

对应这测试才干中的“思维”才干。
回头翻阅才干报告,借用才干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去行动,践行,不段逼近 “思维”才干表现的模式。
ChangeLog
- 2018年9月20日 思考发布 by 俊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