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发布后,你的所有失意,袁了凡的生命觉醒法则里都有答案收到一位笔友的留言:
“我尊重你的信仰,但我保留我的立场。我认同人是由造物主所创造的。”
对于文中提到的——“先立‘命自我造’之志,再以日日改过为舟,以纯粹善念为桨,最终驶向生命自主的彼岸”,他回应道:人各有各的彼岸,选择效法的榜样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而我则认为:“本我”虽各有不同,但终究殊途同归。
所谓“本我”,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冲动与欲望,它们往往是无意识、非道德性的,服从于“快乐原则”。
每个人在面对命运时,无论是选择服从还是抗争,其实都隐藏着一种最原始的倾向,而这一倾向的共同点,便是潜意识中对“快乐”的趋近。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在经历与环境的交织影响下,“本我”逐渐滋生出“自我”,开始塑造独立的人格,形成个人意志与道德精神相统一的内在核心。
这个“自我”,可以选择接纳,也可以选择反对,更可以自由生长。但无论如何,其终极目标,大抵都是希望活出一段热辣滚烫、丰富多彩的人生。
坦白说,我并不知道自己该效仿谁、推崇谁,甚至可以说,我是一个信仰常感飘忽的人。对于任何人、事、观点,我向来不愿轻易区分是非对错。
你说“是”,那便是吧,反正我不觉得非要有定论。
如果你也曾认真生活过,你会发现,我们每向前一步,往往都建立在对过往认知的推翻之上。你能说,从前的想法和做法全都是错的吗?
而我们踏向未来的每一步,又都基于当下对世界的理解。谁又能断言,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绝对正确?
既然过往不可重塑,未来不可预判,我们又何必过度纠结?【修心念】【改过错】【持精进】,或许才是当下更值得投入的事。
在贾玲导演的电影《热辣滚烫》中,杜乐莹从“啃老宅女”蜕变为拳击手,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她挥拳击碎的不只是身体的惰性,更是“他人期待”与“自我否定”的双重枷锁。这种“向内生长”的勇气,不也正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真实写照吗?
如今,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
试想,如果当时的中国人信命而不抗争,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又将走向何方?
人生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一颗滚烫的真心,永远值得我们去奔赴。
我也曾以为:与世界和平相处,意味着向现实妥协,是收敛锋芒、随波逐流。
后来我才懂得,真正的和解,始于内心。它不是一场对外的征战,而是一次向内的抵达。唯有先与自己达成自洽,才能与世界温柔相待。而通往自洽的起点,正是那份出发时“敢要”的勇气。
袁了凡起初信命,直到他开始积德行善,最终改变了原本“无子”、“短命”的命数——不仅得了子,更活至七十多岁。
只因云谷禅师点醒他:“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可并非人人都有机缘遇到自己的“云谷禅师”。因此,普通人更需具备“敢要”的勇气——敢于正视自己,接纳不完美,才是走向强大的第一步。
这份“敢要”的底气,方能让我们真正理解独立的意义。独立,并非与世隔绝,也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是精神上的不依附。
真正的独立,是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是灵魂的挺拔与不屈。当一个人不再依赖他人的给予,而是依靠自己的创造,她便获得了最坚实的自由。
说到这里,似乎有些偏离初衷。但我最想说的是:命运并非定数,它可以通过我们的行为与选择而改变。这不是玄妙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承认命运的存在,而不被其束缚;相信努力的价值,但需有正确的方法。
唯有如此,我们这一生,才真正配得上这滚烫的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