繻葛之战,祝聃立下首功,论功行赏时,郑庄公却视而不见。祝聃闷闷不乐,郁郁而终,郑庄公悄悄派人去吊唁,让家人厚葬他。
祝聃,郑国大将,骁勇善战,尤其擅长射箭。
古代名将,擅长射箭的很多,例如黄忠、养由基、李广。但是,若论射箭带来的影响,没人能比得过祝聃。
周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郑国则不断强大。郑庄公时期,国力强盛,担任周王的卿士,并以王命讨不臣,连宋、卫、鲁、齐等传统强国,都要看他脸色。
郑国强大,周平王不放心,便想办法削弱郑庄公。谁知,郑庄公不给面子,当庭质问周王,后来则相互交换质子,矛盾逐渐激化。
前720年,平王病逝,孙子桓王继位。周桓王年轻气盛,不想受制于郑庄公,再加上父亲因交换质子,郁郁而终,便冷落郑庄公。
郑庄公也不是好惹的,他派人去割周王的麦子。周桓王不能容忍,干脆罢免郑庄公卿士之位,并召集蔡、陈、卫等国君,一起出兵讨伐郑国。
周桓王御驾亲征,郑庄公也不退让,发兵抵御,双方在繻葛交战。
此次交战,祝聃是前锋大将,他驾驭战车横冲直撞,率先击败陈、蔡两国的军队。
陈、蔡战败,卫国也不敢迎战。祝聃乘势攻打中军,直接奔着周桓王而去,周军招架不住,纷纷溃逃。
祝聃弯弓射箭,对准周桓王,嗖一声,射中了肩膀。
周桓王受伤,士兵无心恋战,桓王只好下令撤退。此时,祝聃意犹未尽,建议郑庄公乘胜追击,彻底打垮周军,最好能擒拿周桓王。
郑庄公比较理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拒绝祝聃建议,也下令收兵回营。
夜晚,郑庄公派使臣祭足去周军大营,给周桓王赔礼道歉,诉说自己的无奈。
周桓王很生气,但打不赢郑庄公,只好忍气吞声,率兵撤离郑国,繻葛之战结束。
班师回朝,郑庄公论功行赏,却没有祝聃,他很不高兴,当场询问原因。
郑庄公回答:“射王而录其功,人将议我。”意思是,你射伤了周王,我却给你赏赐,人们会如何看待我?
祝聃闷闷不乐,回家后很快就是病逝。得知消息,郑庄公很伤心,悄悄让人给他送去抚恤,让家人厚葬他。
祝聃不能封赏,也好理解,周王名义上是天下共主,祝聃岂能无礼。郑庄公要是直接赏赐,舆论压力很大,他承受不起。祝聃想要封赏,只能等下次机会,过了这段时间。
春秋初年,郑国为何强大,无非就是借助周王室的名义,对诸侯发号施令,并以讨伐不庭,有道义上的优势。
祝聃这一箭,不但射中周王,也坏了礼乐,周王室更加衰微,诸侯越来越瞧不起东周。当然,郑国不能依托王室,且郑庄公失去卿士身份,注定无缘春秋五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