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前日姐姐告诉我说回去挂清明,姐夫家堂兄堂弟团队精神好,节假日总是约了一起回乡。
疫情当前,在外工作的亲人不能随便回家。南昌的弟弟不能回来,深圳的弟弟不能回来,姐姐便带领侄女莲莲去爷爷奶奶及父亲的坟前祭祀。
姐姐视频电话的时候,正躺在母亲的床上,说休息一会儿,晚上回去吃饭。
当然说的是回姐夫的那个家。姐姐嫁得比我近,在娘家的隔壁镇,开车来往大概十分钟路程。
姐夫姐姐每周未都会回乡下看望老人,娘家比姐夫家近些,便总是先看望母亲,再回姐夫的家看望他家的老人。
这点我做不到,我嫁得远,虽然在同一县城,但娘家在西边,婆家在东边,两家非但谈不上顺路,简直是南辕北辙。
节日到了,往往是母亲约了我们回家吃饭,因此常常是中午回娘家吃饭,晚上回婆家吃饭。
好在我和姐姐同在县城生活,母亲偶来县城,我的工作是自由的,便能多抽点时间陪陪母亲,去逛逛超市,陪母亲买点东西,去后面的新路散散步。也算弥补些缺憾。
但姐姐这方便比我做得更多,母亲总是担心打扰我,总说我的事多比姐姐忙,姐姐是老师,周未就是周未,而我做个体,无所谓周未,天天有得忙。因此往往姐姐把母亲接走,陪母亲上街。姐姐的孝心总是比我做得周到。
母亲嫁得更近,跟外公家相隔就一里左右,稻田都是挨着的。刚刚分田到户单干的时侯,母亲不会犁田,父亲在小龙钨矿上班。经常是舅舅帮我家犁田,犁完一声不吭又回去了,连饭都不吃一顿。
母亲经常感叹,那段艰难的日子,好在是嫁得近。那时母亲其实还被说了另外一门亲事,离得比较远。但外婆反对,近一些吧,嫁近些好,凡事也有个照应。
嫁得近,外公百岁,来女儿家既方便也随意自在。
外公上街时,也常常来自己女儿家里转一圈。母亲炖了肉汤,装了满满的一碗给外公吃,也那么随意,那么自在。
有时外公过来家里,母亲去田地里菜园里忙了,外公坐坐,又踱着步,上街找老友打牌消遣了。
我有两个堂妹嫁得远,二堂妹嫁四川,一年难得回来一趟,我们好多年都没见过一次面。
三堂妹嫁隔壁县城,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没有老人,生了两个小孩都放在堂叔家照顾。每次都是堂叔接送小孩上学放学。
我在如果三堂妹没有嫁那么远,也许堂叔不会那么过早离开。他接小孩放学的路上被车撞了……
三堂妹当初没有听父母的劝告远嫁,而远嫁后的生活负担又给回父母帮衬,谁能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呢?我想这是她远嫁的伤悲。
我的婆婆也嫁得很近。去婆婆的娘家,只隔了一条江。在我的印记忆中,我只去过一次她的娘家拜年。
那时是坐船过去。坐船是要收费的,但婆婆的娘家是船上人家,亲戚可以免费坐的。
已经好多年没有来往了。婆婆有一个哥哥,哥哥娶的嫂子不但势利眼,还尖酸刻薄,看不起乡下人,还经常漫骂。从此便没有了来往。
娘家近在咫尺,亲情却远在天涯。这也是婆婆的一种缺憾。
嫁远嫁近,心亲近再远也近。家和万事兴便是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