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作者: 石俊雅 | 来源:发表于2021-02-09 15:11 被阅读0次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感慨万千。《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过着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啊!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是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放弃,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了,而“教育又不是万能的”……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篇文章给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相关文章

  • 【共读】教育为本 攻心为上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文/刘嘉琪 拿到《爱心与教育》一书,感触...

  • 教育者幸福的根源

    教育者幸福的根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振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刚开始读这本书,没什么感觉,一是觉得和自己的实际不相符,李老师教的是初、高中的大学生,而我面对的是狗屁不懂的小学生...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城关镇北街小学 何应品 这个月,我和同事一起共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爱心...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正如李镇西老师在后记中所说:“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爱”毫无疑问成为了整本书的主旋...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今天和一位学生谈心,他很困惑自己该何去何从?(中考线下生,很低,不到两百分)。他对有一个能够接收自己,给自己读高中...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第一次翻开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首先大致浏览了目录,我惊讶于整本书是李老师记录他和学生们...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名作。它是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故事有感人之处,...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这本纸张有些发黄的《爱心与教育》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发的。当时年轻气盛、初出茅庐的我也曾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教育充满...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cc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