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环境独特、民族众多、文化交汇,是一片孕育文学艺术的沃土。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许多作家的创作都与新疆有着密切关系。
1
王蒙
王蒙29岁来到了乌鲁木齐,他在新疆连续生活、工作了16年。他走遍天山南北,深入城市、农村和牧区,与各族同胞、各社会阶层的人士广泛接触并交了朋友。
王蒙直接以新疆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部(篇)之多,总字数近百万。
包括半自传体《季节》系列长篇的第4部,中篇《杂色》,短篇《歌神》、《夜的眼》、《心的光》、《最后的‘陶’》、《买买提处长轶事》,系列小说《在伊犁》,散文《故乡行——重记巴彦岱》等,都属于王蒙以新疆生活为题材的代表性作品。
王蒙精通维吾尔语,熟知新疆各民族历史文化,描绘了新疆的风土人情,为当代文学史长廊,贡献了一系列血肉丰满、颇具美学价值的各族人物群象。
2
杜鹏程
说起杜鹏程,大家会立即想到他的成名作《保卫延安》。这是当代军事题材小说杰作,虽然作品内容并非反映新疆故事,但却是杜鹏程在新疆写就的。
当时他在原南疆区党委构思动笔,后在乌鲁木齐任新华分社副社长时完成初稿。
杜鹏程任随军记者多年、后来进驻新疆的解放军某英雄部队,这给他创作军事题材小说带来了灵感和素材。
3
闻捷
闻捷与杜鹏程一起随军进疆,又一起由喀什调到乌鲁木齐工作,分任新华分社正副社长。
在新疆,闻捷取材新疆现实生活,创作了诗集《天山牧歌》和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
《天山牧歌》艺术风格清新明丽,语言富于色彩感、节奏感,被评论家称作“新疆各族人民新生活的赞歌”。
《复仇的火焰》取材于新疆解放初期平息乌斯满匪帮叛乱的历史真实事件。全诗结构宏伟,人物鲜活,波澜壮阔,格律严整。长诗中所描绘的新疆独特风土人情,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可以这样说,正是新疆的这段生活经历,成就了这位诗人。
4
碧野
碧野的创作生活与新疆十分密切,他曾两次来到新疆,长期深入边疆生活进行创作。
碧野走遍了天山南北,在实地访问、考察的基础上,写下一系列关于新疆的散文作品,描绘了新疆的瑰丽风景与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碧野关于新疆的散文作品有《在哈萨克牧场》、《遥远的问候》、《边疆风貌》和《天山南北好风光》等。
此外他还写作了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反映了新疆兵团战士保护边疆,建设新疆的故事。
5
张承志
张承志对新疆也情有独钟,他从80年代到90年代曾9次来疆考察旅行,对新疆的民族、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都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简直可以说是半个新疆人了。
张承志名作《北方的河》,其中塑造的那位刚毅、进取,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无名青年研究生,就是新疆大学毕业的学生。
此外,张承志取材新疆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老桥》、《大坂》、《九座宫殿》、《三岔戈壁》、《火焰山》等等。
张承志将新疆题材、崇高的精神主题和现代派艺术手法有机结合,使这批小说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张承志还以新疆为背景,创作了大批具有历史文化深度的散文。
可以说新疆是他文化精神的故园之一。
6
刘亮程
刘亮程,1962年出生于新疆沙湾县一个叫黄沙梁村小村庄。作为新疆本土作家,他对新疆的领悟是独特而深刻的。
刘亮程的叙说视角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散文,是基于新疆特有的地域环境,对大自然、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悟。代表作为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笔调深情,一草一木都有其精神寄托。揭示出黄沙梁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家对心灵自由的纯美境界的独特追求。
THE END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张凡.新疆本土作家创作与当代新疆文学[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6).
[2] 夏冠洲.新疆汉语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3).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