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朋友圈事件,可以同统称为“难”事件。
几乎每天都可以刷到一条这样统一风格朋友圈,配着统一的表情包。不同就在于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在发,配的文案也不尽相同。可谓是,难得千奇百怪。
连周遭朋友们的日常对话,也变成了:
“我太难了。”
“哎,活着真难。”
诸如此类。
而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突发性事件。或者准确的说,表情包是偶然事件,但“难”不是。我们这一届的人,突然开始感慨“难”的时候,只是我们也开始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了而已。事情一直都摆在那里,是我们不得不主动去遇见事情,而不是事情找上门来。“难”这件事,是无所不在却又不可避免的,尤其当我们要跨越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作为一个过滤机制存在。有的人选择迎难而上,有的人选择知难而退,久而久之逐渐形成社会分工和阶级属性的划分。我认为本质上来说,并无什么不合理之处。
抛开娱乐效果不谈,我想看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呼“生活好难。”
难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焦虑。
那焦虑的背后呢?
是情绪营销带来的泛焦虑化时代。
这是一个,社会在拖拽着你前行的时代。
周围不断的有人告诉你这些,
他们告诉你,情商越高的人,越会说话……
他们告诉你,突破阶层,就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他们告诉你,独立的女人,才不害怕离婚……
他们告诉你,中年危机的本质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
他们告诉你,努力的人,见过凌晨两点的北京……
他们还在告诉你,贫穷就是原罪,变有钱才是王道……
……
当你信以为真的时候,就是内容付费的开始。他们就该跳出来开始教你怎么做人了。这条路径在网络上屡试不爽。但是你想,如果放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就譬如有个人冲到你面前,跟你说:“你焦虑吗?跟我学吧,月入十万的秘籍教给你。从此远离贫穷和焦虑。”我没听过这样的课程,我也不知道有人去听了是不是真的有用。但是我知道,是真的可笑。
而更可笑的在于,强行灌输的是非观念。
老一辈的人为什么没有我们这一代的泛焦虑现象。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人告诉他甘于平庸是错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追求安稳顺遂的一生是错的,也没有人斥责他们在县城里开个小卖部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通信技术的限制帮他们屏蔽了很多的信息,于是他们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小地方自顾自的生活着。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的安逸和享乐是错的。
有一些已经毕业的朋友,并没有选择留下而是回了自己的老家,选一份心仪的职业谋生,离父母也近,生活上诸多照顾也方便许多。而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这样的选择,嗤之以鼻。
实际回到本质上,还是那个老深长谈的问题,城市圈层的鄙视链。
这里不深谈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生存成本确实比父辈们提升了很多。比如人民币确实贬值了,房价确实在上涨。
我认为绝大多人焦虑的原因,都是对于生存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于未来的生活期望值过高。
说直白点,就是想要的太多。
有人会说,那连梦想都不能有了吗?
大张伟有句毒鸡汤:“没人逼你放弃你的梦想,你自己试试就会放弃了。”
我想,百分之九十的人之所以选择放弃,并不是承认了自己的资质平庸,始终无法到达。而真正意识到的,是自己无法承受长年累月的 “无效”付出所带来的焦虑。
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坚持,就是一件从无人问津到无人问津的事情。
至少我周围的那些人,看起来都过得很好。但是一到网络上,焦虑就开始蔓延。我可以接受一些沮丧的个例,因为谁也无法预估明天会怎么样。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看到真正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
舍得之间并不冲突,贪婪才是真正的困境。
生活,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试着,跳出自己的世界看看呢?
作者,方藏。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看客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