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费县可是全国有名的山楂之乡,一度年产山楂的数量,据说全国每人,人均可以分到三斤山楂呢!
1983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城头大队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栽一亩地的山楂,得是水浇条件比较好的地块,还得打片,都得统一在一片地里种。我们家按照大队的要求在南湖那块土质最好,水浇条件最便利的地里种上了一亩多地的山楂树。因为成苗比较贵,要一块多钱一棵,我们村买的大部分都是半成苗,也是因为半成苗的价格比较便宜吧!一棵只需五、六角钱就可以了。只是如果买成苗的话,第二年就可以挂果,第三年就到丰产期。半成苗就得等两三年了。
我家栽的是半成苗,栽的时候只有我拇指那么粗。所以要等到第三年才能挂果,果树的株距与行距之间一般都保持在两米半到三米之间。因为栽了山楂就不能再种其它的高竿作物了。 父亲在树趟里种上了甜瓜,地的北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生产路,路和地之间隔着一条浇地用的水沟,在地的西北角上有一座小石孔桥,下面是个半圆的孔,水可以在石桥下面流过。
那时候一到夏天水渠里是经常有水的,所以靠沟边的这一片地不用浇也能被沟里的水洇透一大片,很涝。于是父亲在沟边和这片湿地上砸上了杨树苗。
靠小石孔桥的边上,我们搭起了一间茅草棚,茅草棚搭建的特别简单,只是栽了几根木棒,上面用铁丝拧住,搭了个起尖的草棚,下面用玉米杆加起了障子,然后挂上泥,上面也是用木棍塔起个架,再搭上玉米杆,挂上泥,然后再盖上稻草,这上一个简易的草棚就搭好了。在家里搬来一张木床,安在屋子里,整个夏天我妹妹就在这个瓜棚里度过。这个棚子四面通风,除了南面有一个门,其它东面、西面还有北面都有一个小窗子,整个夏天都非常凉爽。
种了两年瓜,到了第三年,我们终于看到山楂树开花了。由于前两年的精心照料,每一棵山楂树都长的特别健壮,花儿也开的特别繁茂。可是过了几天以后,花儿竟然一朵朵莫名其妙的自已掉落下来,后期还落果。第一年结了四、五袋子,村里有开汽车来收山楂的,每斤一块钱的价格卖掉了。
后来,别人告诉我们说,“由于第一年花开的太多,消毫掉了太多的氧份,后期供果的营养赶不上。所以引起后期掉花落果的现象。后来要给山楂追加底肥,给花喷洒“比久”对上酒和水,对着花喷,这样才能挂得住果。”我们照做了,果然花也不在掉了。到了第四年,我们的山楂一嘟噜一嘟噜的长势喜人,满园的山楂个个长的个大,圆溜溜的,预示着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一年我们的山楂果然获得了大丰收,但是价格却不如第一年好了,我们以七毛钱每斤的价格卖掉,并且还只要个大光滑的,小的,次的,一个都不要。
再后来由于山楂种的太多,慢慢的也没有收山楂的了,山楂树也老化,出现了烂根,山楂招虫等现象,收回来山楂无人问经,眼看着被烂掉。最后干脆刨掉做了烧火柴,地里又重新种上了庄稼……!
从种山楂得出一个沉重的教训,就是如果有致富的机会,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否则,机会转眼即失,只能让人望而兴叹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