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单四嫂子痛失幼子的悲惨历程,通读全文,深深地感受到单四嫂子的孤独与无助。
单四嫂子生活在鲁镇,前年便守了寡,独个儿带着3岁的孩子,靠着日夜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孩子。可是宝儿病了,单四嫂子用尽了各种方法来为宝儿治病,花光了钱财,宝儿还是死了。
单四嫂子是一个坚强又能干的女人,丈夫死后,独自依靠纺纱来赚取生活所需,一辆纺车就是单四嫂子所有的依傍了。单四嫂子努力生活着,用自己的一双手来养活自己和孩子,她把小孩也养育得很好,她和宝儿的生活是清贫却温馨的。但是,她仍然被打上了“粗笨的女人”的标签,那个社会对单四嫂子这样的女人充满了轻蔑和恶意。
单四嫂子的孤独在于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关心她帮助她。她是孤立无助的。何小仙是医生,作为鲁镇上层社会的成员,诊金昂贵,但是他在接待单四嫂子过程中,全程傲慢敷衍,连一句完整的话都没有对单四嫂子说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蓝皮阿五、老拱、咸亨酒店的掌柜、对门领居王九妈等,都是鲁镇的社会底层人物。他们对于单四嫂子的不幸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与帮助,反而也都在尽力从单四嫂子身上获得些许好处。宝儿死后,王九妈帮助料理后事,结果把单四嫂子的家底全部掏空不说,还给单四嫂子留下 了一笔沉重的债务。
从某种角度来说,单四嫂子确实是“粗笨的”。她对所有的不幸逆来顺受,对于命运加在她身上的伤害也毫无反抗。宝儿死后,单四嫂子精神上完全空虚麻木了,她沉浸在失去宝儿的悲伤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任人摆布的木偶一般的人。她是鲁迅创造出来的旧中国的受压迫妇女的典型,也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中的一员。
️旧中国到处充满了剥削和压迫,种种重压之下,民众毫无出路,只能越来越贫困,越来越麻木。单四嫂子是这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华老栓,也都是这样,他们的生活都是没有“明天”的。另一个作家老舍的笔下有一个人物叫“骆驼祥子”,祥子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也像骆驼一样沉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可是祥子最朴素的愿望从来无法实现,每当他看到一点希望,他就会遇到一个灭顶之灾,最后,祥子“死的很惨”。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的“明天”呢?我希望单四嫂子能够在明天醒来以后振作起来,好好工作,养活自己,还清债务。可是,这只是我美好的期望。那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单四嫂子只怕是无力还清所有的借款了,可能要花费单四嫂子整个的生命才能还清。那个社会是如此的令人绝望。要想拥有一个光明的“明天”,只能是“革命”,彻底推翻不合理的一切!为了光明的“明天”,鲁迅用手中的笔来唤起民众的觉醒;无数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因为一些琐事,今天心情很不好。沉重、烦躁、不停地否定自己、甚至感到很绝望无助,想,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但是读一读书,尤其是看完这部《明天》,瞬间觉得自己面临的这点事儿算个屁啊,它就连个事儿都算不上。我为这点事儿烦恼,只能说是自己心胸太狭隘了。在我们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理想中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