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我就喜欢刷百度小视频,有点上瘾症了。今天刷到陈宝国演的《老农民》的片段,内容是家乡需要修路,他家祖坟挡了道,他最后做出了迁坟的抉择。他准备了九个菜和老白干,在坟头和自己故去的父亲商量迁坟的事情。这一幕就是孔子说的,事死如事生,不论过去多久,时代怎么改变,对祖先的敬重不能改变。他也讲到了他的一个心愿,自己蜡头不高了,想和自己的心上人过几天好日子,这是他的心声,但却是违背父亲意志的一件事情。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而他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完成父亲的意愿。
听到“蜡头不高了”这句话,我内心瞬间就被触动了,朴素的话语经由这样一个纯朴的老汉口说出,带着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心里就觉得这句话好经典,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我小时候的生活记忆……我生在一个小山村,这里不是父母的家乡,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抹不去的深情,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但都很纯朴,相处非常融洽,这里就是大家共同的第二家乡。这里的生活很宁静闲适,呼吸间是满满的乡土气息,虽然物质不是那么丰足,但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一样的仙境之中,那时我年龄尚小,不能像现在这样细细品味生活的滋味,不经意间我就长大了,家乡也慢慢地失去它原有的风采,儿时的记忆还在,但家乡已然物是人非,我也再没有回去过。家乡像母亲一般,哺育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我们一个个飞出那个那个小山村,飞到不同的城市生活,而家乡依然默默地伫立在原地,像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老眼昏花却面带慈祥微笑,注视着远方的孩子们,默默地送上祝福,不求半点回报。
一条条通往各个地方的小道,像长在我大脑中的地图一般,清晰可见,仿佛还记得走在路上的点点滴滴;一座座青山,还是那么安静地像母亲的臂弯,把我们抱在怀里,我总痴痴地站在远处欣赏她起起伏伏的曲线,感觉美妙极了,也会幻想有一天看看山后面的世界,山间小道留下我们小伙伴多少铜铃般的笑声;一排排房屋是我们歇脚补给的地方,这里有家人邻居的爱的陪伴,一到吃饭时各家各户,都像赶集一样凑在一起边吃边聊天,一家来个亲戚,好像是大家的喜事……
对于文字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喜欢书,但我读的书并不多,这是一对矛盾体,常常在我心里折腾我,看见一个爱读书的人,心里就好生羡慕啊!今天这个“蜡头不高了”,又一次深深触动了,不知不觉就流淌出这些文字,也使第一次以母亲的视角来看自己的家乡。几代人建设着这里,也享受着第二故乡提供的养分,我的老父亲就在这里工作,也把自己的余生留在了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