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益《上汝州郡楼》:我的悲伤有谁懂?

李益《上汝州郡楼》:我的悲伤有谁懂?

作者: 墙头草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13:34 被阅读0次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诗人李益五十七岁。在这一年,李益第二次登上汝州城楼,回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登上城楼的情景,关于国家和个人的万千感慨在心中奔涌,于是,他写下《上汝州郡楼》一诗,原文如下: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黄昏鼓角似边州”,黄昏时分,我登上汝州城楼,听到了与边塞地区相似的鼓角声。汝州本是中原腹地,按照常理来说,是不可能有边塞鼓角之声的。可是,当年近暮年的诗人在黄昏时分登上汝州城楼的时候,却听到了鼓角之声,暗示了汝州地区危急的形势。地处中原的汝州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当时全国紧张的局势,诗人对此深感忧虑。

“三十年前上此楼”,三十年前我曾登上过这座城楼。在这一句中,诗人追溯过往,三十年前,诗人已经担任华州郑县县尉五年了,久久得不到升迁,郁郁不得志。此时,诗人站在城楼远眺,感觉三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在这三十年里,诗人在多个节度使幕府中任职,经历了军旅生活;在三十年里,国家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淮西之乱尚未平息,个人与国家都不复三十年前的模样。

“今日山城对垂泪”,今天,我和这座山城相对垂泪。诗人追昔抚今,个人的遭遇,国家的变故使诗人万般感慨,悲从中来。于是,诗人站在城楼之上,不觉流下泪来。但诗人并不单单写自己落泪,而是从两面着笔,既写自己流泪,更写汝州流泪,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一座山城流泪,可想见诗人心中的伤痛之深,汝州百姓的遭遇之悲惨。

“伤心不独为悲秋”,我的悲伤不仅仅是因为悲秋而引起的。自从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慨之后,“悲秋”就成了诗词中的常见内容,但因诗人的遭际不同,悲秋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对于李益来说,他“伤心”的原因有二,一是自伤身世,二是黍离之悲。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黍离之悲”。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这首诗中,诗人只写到“伤心不独为悲秋”便戛然而止,并没有具体写“伤心”的原因。我们要综合考虑诗人的个人遭际,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推断诗人伤心的原因,这也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做到了这一点,或许我们才能成为诗人的“知我者”。

相关文章

  • 李益《上汝州郡楼》:我的悲伤有谁懂?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诗人李益五十七岁。在这一年,李益第二次登上汝州城楼,回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登上城楼的...

  • 临线描花卉十九

    学古诗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二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话说这首诗写得挺...

  • 逝去的花树

    逝去的花树 细雨花丛喜徜徉,娇颜珠润亦含香。 如今只剩图文在,草木皆为拓路亡。 上汝州郡楼 唐代:李益 黄昏鼓角似...

  • 我的悲伤有谁能懂

    我唯一的女儿,却不让我见,不让我看到她。不让我陪伴她。你说又什么事情比这个更让人悲伤哪? 我真的是太失败了,日子怎...

  • 我读李益、读刘禹锡

    我读李益之《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园媛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

  • 有谁懂我

    已过了成人的年纪,可是该这个年纪应有的你做了吗? 刚刚完成一份作业,回来已经十点了,一个闺蜜发来消息,‘妈的,我难...

  • 你,我

    因 汝 只 汝 因 吾 只 吾 汝 所视 非吾之所知感 吾 所悟 非 汝之感 既如此 何求 “懂”彼 汝懂 无需 ...

  • 我的世界,有谁懂

    都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天涯海角, 可是我觉得是你我, 经历浮沉数载 我们却在平行的世界越走越远 而且没有交集 我浩...

  •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上汝州城楼 唐代: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

  • “爱的发胖”!有谁能懂本狗的悲伤

    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过年囤的膘大家都开始减起来了吗? 不仅仅是捡屎官,胖嘟嘟的狗子,说的就是你,放下你嘴里的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益《上汝州郡楼》:我的悲伤有谁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fl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