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拍成108部好电影

作者: 郁林爱折腾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16:18 被阅读0次

文  ||  郁 林

这是一本至少可以拍成108好电影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的生命经历都可以单独写一本书,都可以拍成几部好电影。这些生命故事,不仅仅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就像一面面镜子,可以照出世态人心,或许还可以照出我们自己。

有没有想过自己老了之后的样子?老了之后我们的归宿在哪里?有没有人陪在我们身边?

如果能在身体一切健康、内心充盈且儿孙环伺之类的状态下慢慢老去,不失为一种美好的归宿。这种状态下,即便被老年的孤单侵袭,也仅仅是一种文艺或者哲学,而非悲惨现实了。

可是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安然老去呢?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优雅地在亲人陪伴的情形下慢慢变老?即使你位高权重,即使你身家不菲,即使你盛名远播,都无法确保。何况,大多数人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大多面临着生存压力,还有无法预料的生活磨难。

最终,我们极有可能会变成孤单的“他们”: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领袖干部,有一曲震惊四座、无数人拥戴的农村戏剧表演家,有心意拳大师,有讨饭养活爹妈的可怜人,有为父母为兄弟付出一生奉献者,有因为身体残疾经历别样痛苦人生的畸零人……他们最终都来到了福利院(养老院),孤独地度过余生,慢慢走向死亡。

以普玄先生为主的创作团队,深入湖北河南的无数个福利院,悉心倾听每一位孤独老人的新生,或者他们波澜壮阔的往事,并一一记录下来,就是这部厚重的《五十四种孤单》。

《五十四种孤单》就是这样一部孤宿老人的采访手记,它讲述了五十四位老人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一生,叙述者是老人们自己,最大的1923年出生,最小的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鉴于叙述者的教育程度、社会阅历以及被生存现实磨掉的个性和思考力,他们甚至在讲述自己的事情时,依然和多年前一样困惑和感慨。

五十四位老人,五十四种人生,每一种,摊开来都是血肉模糊的真实历史。从这些老人身上,我们能看见祖辈和父辈的悲苦辛酸,看见来自底层的多舛命运,甚至,看见我们自己。

这本书不是“如何规避孤寡”的解决之道,而更像是一种反反复复的提醒和警示(多达五十四遍)。这本书以五十四篇不亚于《活着》的人生故事,告诫每一位读者要善待当下的自己,避免出现孤单而无限惆怅的晚年——或者说,本书反反复复的提醒只是为了达到另一个目地:即使孤寡来临,也需要有更早更多的准备。这本书没有文艺气息,在每一位老人卑微而又强悍、缺失又坚韧的人生面前,修辞和感叹都毫无必要。

这是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人们宁可关心明星的花边新闻,也不愿意聆听一个普通人波澜壮阔的内心。我们常常看到,老人刚一开口,就已经被身边的亲人粗暴地打断。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倾诉的人,只缺少认真聆听的心灵。这个创作团队,认真聆听这些孤宿老人的新生,并且诉诸文字,开创了中国孤宿人群口述实录的先河,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当今的中国,无数个农村或城市,年轻人外出工作,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一幢幢房屋里,一个个老人整日枯坐。他们有儿女,有幸福的家,逢年过年儿女会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来团圆。饶是如此,仍不能抵挡平日的孤单。

而本书中这些福利院(养老院)的老人们,多数是孤寡老人,他们无儿无女无亲人,是生活中的畸零人或边缘人,最终被福利院接纳。福利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普玄说,福利院里面有一种衰气,这种衰气会钻进衣服里面,钻进毛孔里面,回来以后怎么洗都洗不掉。人快死亡的时候,或者身体开始腐烂的味道,整个福利院里面、空气里面、木头里面、连电视机里面都有这个味道。

在福利院里,他们,有吃的有住的,有国家养老,但只能保证他们活着。其他的,比如体面地生活、亲情、爱情等,都是奢求。

而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畸零人、边缘人,他们想进福利院却不能。

我们还年轻,大概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个枯坐的孤独老人,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那个畸零人。

他们不是与我们无关的人群,因为,

我们就是他们。

PS:

1、《五十四种孤单》作者简介:

本书由“孤寡老人生存状态调查项目组”集体采访创作而成,项目组总负责人普玄,调查组组长付小平、程文敏,副组长郭啸文、楚林。撰稿人包括王东照、付小平、何小飞、肖肖、肖琴、贺洲、段吉雄、郭啸文、普玄、程文敏、楚林、熊湘鄂、魏荣冰等。

2、作者皆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部分是湖北作协第五届高研班学员,总负责人普玄先生为班长。作为同届学员,郁林虽然没能参与本书的撰写工作,依然觉得很骄傲。

3、本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本文所引用的部分均出自该出版社编辑(《五十四种孤单》的责任编辑)李黎老师的文章。

4、本公众号已经获得作者和出版社的授权,即日起将选刊《五十四种孤单》中的文章。郁林相信,能打动我的,也将打动我的读者。

5、附上本书目录:

【目录】

  他们不是与我们无关的人群/001

  第一部分:河流开始的时候(解放前后~1966年前后)

1  他们死了,我还活着/ 003

2  组织上好多年没人来看我了/010

3  婚姻自由了,却没能生个孩子/015

4  身边的人没文化,所以很孤单/019

5  石油大会战的民兵班长/ 024

6  我可没有破坏军婚/ 030

7  代替父亲撑起一个家/ 036

8  修铁路那年,娃子在家病死了/043

9  爱喝酒的拖拉机手/ 050

10  睡了几十年山庙的唱戏人/057

11  心意拳大师陈同林/ 064

12  讨饭养活爹妈的人/ 072

13  我得感谢湖北人/ 079

14  还想唱戏,没人看了/ 086

15  戏里戏外都是泪/ 092

第二部分:偶然还是必然的巨石(1966年~1980年左右)

1 我是个有案底的人/ 101

2 修水库把一条腿弄没了/ 110

3 血吸虫在钉螺里/ 117

4 当过大队干部的道士/ 123

5 晃荡了几十年的游民/ 130

6 一辈子只放过一个坏炮的炮手/137

7 能干的乡村财经老人/ 144

8 六指裁缝/ 151

9 吹号的复退军人/ 156

10 湖区船工/ 162

11 养大六个侄儿/ 168

12 似诉平生不得志/ 175

第三部分:在绝望中接受和平静(改革开放时期,1980年~1992年左右)

1 会做皮包生意的地主崽/ 185

2 一生没“转正”的命/ 194

3 混得还可以的“矮哥”/ 201

4 泥瓦工的辛酸史/ 207

5 来世再也不去抵门杠了/ 215

6 一生渴望成个家/ 221

7 乡村货郎/ 227

8 一个人再孤单也比受骗强/234

9 湖区说书人/ 240

10 做多了坏事会遭报应的/ 247

11 做什么都做不赢人家/ 256

12 我养活了别人一家/ 263

13 命中注定是个瞎子/ 269

14 “烂命”一条的瘸子/ 276

第四部分:只剩下孤独的时候(1992年至今,城市化时期)

1 我发现了很多乡村秘密/ 286

2 “下放”的日子不好过/ 295

3 民间修庙人/ 301

4 卖了二十年血/ 308

5 在乡村,名声就是信用/ 315

6 得不偿失的失地农民/ 322

7 打了一辈子零工/ 329

8 残疾人保安队长/ 336

9 漂泊半生当道士/ 343

10 跑了一辈子江湖的蛇医/ 349

11 不能生孩子,含泪活下去/355

12 雷锋战友/ 362

13 我服侍母亲整整十六年/ 367

采访手记/ 375

相关文章

  • 这本书,可以拍成108部好电影

    文 || 郁 林 这是一本至少可以拍成108好电影的书。书中的每一个人的生命经历都可以单独写一本书,都可以拍成几部...

  • 刺杀小说的电影

    把一部好小说拍成好电影很难。 因为需要在不违背读者原有想象的基础上,把意象的文字变成具像的画面,这很难。另外文字凝...

  • 我不是药神

    好故事感谢好作家,而把好的故事拍成好的电影 ,要感谢好导演。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好电影,不能只是说它的情节好。 好就...

  • 还能再狗血一点吗?----《如果蜗牛有爱情》

    丁墨的两本书《他来了,请闭眼》和《如果蜗牛有爱情》都改编成剧本,从而拍成电视剧了。这两本书,我都看过,都喜欢。 对...

  • 日子也可以拍成诗

    爱摄影的姑娘内心都停驻着一颗十分纯净的心灵,她们保持着对这世界的一切好奇与喜爱,于是,把眼中留不住美景封存在镜头里...

  • 解忧杂货店|好故事,却没拍成好电影

    故事是好故事,可惜没拍好。 《解忧杂货店》是一部结构非常精巧,故事切入点非常新奇的小说。小说以信件的方式展开故事,...

  • 我是你爸爸

    这本书翻了一半左右,我又忍不住去看是否拍成电影了,果不其然,王朔自己在1996年将其拍成了电影,而且主演还是...

  • 这条路好苦

    是命运吧,你不服。 一次,两次,千百次, 一件件,一桩桩 要是拍成电影啊, 你说,那是一部好电影 你的一生,你们的...

  • #三种颜色#

    孔侑当年看了《熔炉》这本书后,决心要把它拍成电影,为此他东奔西走,最后拍成,在舆论与民意作用下,韩国政府正视了本国...

  • 2019.5.22

    最近,乔一那本《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想喜欢你》,被翻拍成的电视剧正在热播。我没有看。 记得几年前读这本书时,觉得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本书,可以拍成108部好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lm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