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对人类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食物是维持人类基本生命力的养分,那么书籍就是让人类精神境界更高远的营养补充品。然而并非所有书籍都对人类有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性读书,汲取书中的营养,对不认同的观点也应该保持质疑的态度,别盲目以为书之所以能成书它所表达的观点就一定是对的。
我始终认为一个从来不看书的现代人,他的精神生活是贫瘠荒凉的,而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写作者他在写作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是完全可以预料得到的。古今中外,哪一位著名作家不是博览群书的,当然,那是以前的作家。网络发达,全民写作的年代,有时候作家跟写手也只是名称上的区别。
说远了哈。
博览群书就一定能成为作家吗?当然不是,不然满大街都是作家了,但无可否认,一个作家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博览群书。
这个博览群书指的是有效阅读哦,看了十本书,能吃透五本,就算不错了,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式阅读,看完厚厚一部书只搞得懂开头两章说了啥的不算。
不乏一些人自称没看过多少书籍,却也出版过几部书,可能是私下看过不少杂书没让人知道,我读书那时就很多这样的同学,暗中躲着偷偷勤奋,但对外声称自己很懒从来不看书不复习,取了不错的成绩,还得做出一个大喜过望不敢相信的夸张表情,这绝对有暗示自己天赋异禀的嫌疑,但那个表情出卖了他,天才大多是面瘫,不为一点成绩喜形于色,大概是习惯了优秀,所以无动于衷。但我相信这个世上天才只是少数,而且我非常庆幸我身边没有,不然我早被秒杀得灰飞烟灭,哪还有站在此处说教的机会。比起天赋异禀这个说法,我更愿相信是出版社门槛太低的原因。
也可能是这个人有着异于常人的人生经历,稍加笔墨,就能成书。
我就见过这样的人。
我在秘鲁认识一个叙利亚人,年轻时一子一女死于乱党的流弹之下,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小孩无知,在家门前玩耍,笑着奔跑,蓦然倒下,嘴角笑容至死未散。
国家的动乱对他造成的伤害从那天起刻骨铭心,他携着妻子和大儿子离开了叙利亚,去了遥远的南美小国委内瑞拉,开了一家小小的面包店。生意稳定后又开了几家分店,也引来了当地贼匪的觊觎,被打劫了几回,后来跟当地的叙利亚同胞组团聘请了一支宪兵队伍为保安,才不用再担惊受怕。
13年委内瑞拉的前总统查韦斯病逝,从此国家开始陷入内乱,加上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这个靠石油出口维持国民经济的国家开始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一路狂贬。妻子这时被查出了乳腺癌,而此时的委内瑞拉连基本食物都紧缺,更别提药物了,因为货币贬值,大量技术人员出走,医院连个正规医生都没有。他只好让大儿子陪同妻子去美国治疗,救回了妻子一命。
18年因为粮食短缺,委内瑞拉发生过好几场难民抢砸店铺的事情,他的店铺也被砸了一间,无奈之下,只好低价变卖了所有物业房产,一家人去了秘鲁。去了秘鲁他还是经营着面包店,虽然只有一家,经历过大劫大难,对金钱反倒没那么多想法了。
我曾经以他的经历为题材写过一首反战的民谣歌词,学长的同学拿去作了曲,搞音乐的朋友给编了曲,说如果有人买就卖,后来一直没有音讯,说明如果不是我的写词能力有问题,就是他们的作曲编曲能力有问题,也可能是我们大家的能力都有问题,希望是后一个,要死死一块就不用独自神伤了。
人生阅历丰富又博览群书的人,大多比较低调,不容易被人发觉,他们如果执意成为一名作家,大概比我们容易些,那半生的浮沉造就了满脸沧桑,眉头额角每一道紧皱的褶纹仿佛都封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只要他愿意,就能把那些故事解放出来放到白纸上供人品读。即使不愿,就那么转弯抹角地跟人闲聊起,敏感而细心的听众也能知道他所提到的故事中的主角是谁,收益最大的当然还是我们这些守候在旁捕捉写作素材的人,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笔写资,往往还有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手段,甚至是历经世事后的释然。有时候别人一个故事就能成全一名作者。
阅历不足的人总是写着别人的故事,阅历丰富的人却不轻易提起自己。
所以我喜欢有阅历且喜爱阅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