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于滈记者提出“天热就要吃拌面”,我深以为赞,绝不是因为美食评论员一职而响应。
说来奇怪,我的爱面之路没有许多人的童子功,而是十八岁以后才开始的。在这之前,若问我讨厌什么食物,青椒、面条、胡萝卜稳居前三。
说来,母亲是极会擀面的,东海人会做蛤蜊芸豆卤子面,必须是手擀出筋道的好面才算合格主妇。生活在青岛,还如大虾卤子面,芝麻酱凉拌面等也应是熟悉之物。至今仍记得小时侯那些大对虾,红通通的虾头汤,漂着鲜绿的韭菜,嫩黄的鸡蛋,浇在筋道的面条上,怎一个鲜字了得。可我宁可就馒头吃卤,也不愿多吃几根面条,即使生日必须那也得是切成韭叶形的宽面,或颜色发黄的豆面条才能凑合着吃点儿。奇怪的是弯弯曲曲的没有筋道的方便面却可以接受的。
十八岁工作,因为面条这事儿还丢了个好大的脸面。那是第一年冬令营,午饭吃面,我把上面的菜、红肠等汤头喝完,留下了一大碗面。被领导教育可想而知,尤其是那句“如何给学生做榜样”让我很长时间觉得丢人,随之娇气、挑食等标签开始粘在身上。
不就一碗面吗!比药终究好吃吧?于是,那段时间,经常在红岛路青年饭店(大棚)内,来碗炒面,修炼内功,忍着恶心和涮锅水模样的汤汁,吞咽着有些圆滚滚粗壮壮(心理障碍的源头)样子的面条,咬咬牙,听着同事的好吃之评臆想着,而后就凭着这口气不服输,竟然可以了。但离爱面还有相当距离。
直至去了趟兰州,早也吃晚也吃,哈哈,质之飞跃开始了。再待有了孩子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没有了挑食的任性和本钱之后,面条竟成我家餐桌的主角。因为一个不爱吃面的妈妈却养了个超爱吃面(尤其手擀面、干炒牛河)的孩子。
我擀不好,也懒得学,就领着女儿在走街串巷的寻面之路上越走越宽广。什么拉条子,油泼面、鸡拌面、热干面、担担面、 bi ang bi ang mian、竹升面.....涉猎甚多,那时家中经常交流的话题就是某地某面超好吃。时光荏苒,转眼已经不惑,面也扶摇直上,跃升为我饮食的最爱之三甲(饺子、火锅、面)。甚至有一次在去阿里山的路上,晕车、呕吐,燥闷之下,一碗让人好吃到流泪的牛肉面和独家泡菜,促使我直接拍板与同事成立了“面友会”,古人“充虚解战,汤饼为最”诚不欺我也。随后我又光荣地成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的铁杆粉丝,北京、上海、青岛等门店等都一而再,再而三迎接着我的光顾。上马饺子,下轿面在我处真真做到了“知行合一”。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面之问题可以看出,也只是难而己,并不是无法克服,习惯便好。
吃多了,自然会做。
冬天我最爱做清汤牛肉面,浇上油泼辣子,老陈醋,撒上香菜葱花,再配点浅渍小菜就是一顿可人的元气早餐。
夏天午晚餐则多吃凉拌面,说是凉拌,也需上灶煮熟再过凉开水,一头汗那是肯定的。这时网购让牛筋面横空出世,成功拯救我等懒人。
牛筋面是中西部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有细泡,有口感,有筋度,据说还甚少添加。干牛筋面如同挂面一般,条状,有良心店家还给配上基本调料。
简食三:凉拌什锦牛筋面
凉拌不需蒸煮。绝对适合宿舍,居家更是必备。一壶凉开水,干面泡入。
简食三:凉拌什锦牛筋面
大约50分钟,面浸足水,用手捏无硬心后,放笊篱或其他器皿沥水,即可开拌。
简食三:凉拌什锦牛筋面
什锦两字,意味着多种花样多种原料,一切全看喜好和心意,我多用香葱、辣子、陈醋、蒜汁,藤椒油、牛肉酱或老干妈、黄瓜丝等,今日恰有红肠和鸡腿也顺便一道放入。当然懒起来,直接用店家赠料也是有的。
简食三:凉拌什锦牛筋面
我喜欢的理由就是因为它做起来简单(不会满头是汗),吃起来美味(牛筋面有泡易入味),还在于可主餐(当饭),可佐餐(配火烧),抑或当肴,整瓶小酒也是可以的。
简食三:凉拌什锦牛筋面
可以说,制作简单,无须上灶,就是一道凉拌什锦牛筋面的肆无忌惮和凛然傲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