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打油诗的来历很有趣 经过也很令人深思
回乡偶遇
离家数载不相识,
少妇呼我神经病。
遥指老屋忙解释,
冰释前嫌笑春风。
说起这首打油诗挺有趣也挺尴尬的,经过值得大家深思去体味
我的老家位于豫西偏远的丘陵地方,那是一个旱涝不均 望天收成 饥一顿饱一顿的农村。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影响下,随同乡来到大城市打工,没有文化找不来好的工作,凭着农民勤于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及和周围居民和睦相处 服务周到 价格公道 一股不服输的干劲愣是在城市这三十年来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随着父母的相继离去和老屋的逐渐坍塌,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早些年父母在世时每年还回去几次,逐渐发展到老家有事回家,办完事就离开的情况,少则一天最多不会超过三四天。加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见面的次数太少有的甚至二三十几年都没有见过,更别提他们的孩子了。
腾退空心庄,乡亲们都集中在路边盖起了新房子,每次回家都有新面貌新变化,想认识年轻人更是有困难了。
这次有事回家见到一户新房子面前有妇人洗衣服,(前些时候晚辈说是我知道的某户人家儿媳妇)忙上前打招呼,谁知她竟说 你是谁呀 和我打招呼 ,我不认识你。
轮到我惊讶了,可我知道你,咱们一个村的啊。
不认识你,还不快走,你这人真神经病!妇人愤怒了。
赶忙解释自己,我是某某某,在那儿住呢(手指向老屋的地方)不经常回来。
骗谁呢!我咋没有听说过你呢,我不喜欢和人说话,真神经!边说着话便迅疾进屋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只剩下我一脸的懵逼错愕,太尴尬了。
第二天再路过她门口时,故意停片刻。估计有人告诉过她我回来了,看见我在门口赶紧出来解释道歉赔不是。有邻居说她就不喜欢从来不和陌生人说话的。
能埋怨人家吗,不能。自己常年不回家不见面谁认识你呢?
这就给你我大家一个教训,经常回家看看,根不能忘啊!你们一年都回家几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