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孩子,你慢慢来我是来搞笑的带娃那点事
不让孩子做你的家长,你怎么有机会体会孩子的心

不让孩子做你的家长,你怎么有机会体会孩子的心

作者: 章茗 | 来源:发表于2017-06-10 07:47 被阅读31次
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我带4岁的小宝去万达买东西。路上,我们闲不住的母女俩玩起了互换身份的游戏,小宝说,“现在我是妈妈,你是宝贝”。

结果这么一换,我发现处处都是笑点懵点,到处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下面我就边叙述边点评,说一说互换身份的梗。

刚上公交车,小宝就指着胸前挂着的水杯悄悄对我说,“你要喝奶吗宝贝,妈妈奶胀了”。

我忍住笑说:“我现在不喝妈妈,等下车的时候再喝。”

下车了,小宝把胸前的水杯递给我:“快喝吧宝贝,看奶都凉了。”

于是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蹲下来用她胸前杯子的吸管喝了两口水。

点评:家里有个吃奶的妹妹就是不一样啊,什么奶胀了,奶凉了的,观察可真仔细,小小年纪就母爱爆棚,以后肯定是个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

下公交车刚走几步,小宝就被路上的一块突出的砖头绊了一跤,差点摔倒。

我本能地说:“慢点小宝。”

结果小宝不慌不忙地调整好步伐,镇静地对我说:

“妈妈会慢一点的,宝贝你也要小心。”

末了还不忘提醒我,“现在我是妈妈,你是宝贝”。

点评:真是个认真的宝宝,哦不,认真的“妈妈”,时刻不忘自己当下的角色,哪怕在最“危急”的时刻,依然表现出临危不乱的大气与冷静,赞一个!

又走了一会儿,小宝说:

“现在你应该说要抱抱。”

我恍然大悟,学着小宝从前的口吻说:“妈妈,我太累了,走不动了,要抱抱。”

小宝严肃地说:“再坚持一下吧,很快就到了。”

我不依,说:“不嘛,就要抱抱。抱一下吧妈妈。”

这下小宝狡黠地说:“妈妈抱你可以,但你还想不想买彩泥啦?想的话就自己走,抱的话就不买了吧。”

我在心里惊呼,乖乖,连这招都学会了。

于是我按照套路说:“好吧,那我自己走吧。”

点评:之前每次遇到这种情景,比如早上出门让她穿衣服她不肯,我就会说,不穿可以,那咱们也别出去玩了吧,于是她就极不情愿地就范。现在终于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时候了。孩子的行为就是你的镜子,这话一点不错。

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路过商场门口搭建的一辆玩具小火车,小宝主动问我:

“宝贝,你想去玩吗?”

我顺嘴说:“想呀,妈妈我们去玩一会儿吧。”

哪知小宝决然地说:“今天就不玩了吧,我们得去买东西,明天再玩吧。”

点评:“您老”没想让我玩还故意逗我,还真是把我当孩子了……想来也是为了“报复”我平时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让她“下次再玩”,太有“心机”了!

到了万达门口,小宝突然停住了,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我说:

“宝贝,今天我们只买彩泥,其他什么都不买,知道了吗?”

点评:我在嘴上说“好的”,心里却忍不住感叹,这家伙平时胡搅蛮缠,要这要那,并不是不懂道理。这就如同我们大人一样,懂得了无数的道理,却依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买完东西回到家,1岁的妹妹正在哇哇大哭,小宝走过去说:

“你要什么呀,要什么要大声说出来,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要什么呢?”

点评:这还有完没完了,这句话听起来那么耳熟,不就是在她无理取闹咿咿呀呀的时候我们拿来说她的嘛,这么快就活学活用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次的角色互换,让我明白了几件事情:

第一、大人用负面的方法控制孩子,迟早会被渐渐长大的孩子反控制。

比如同样是表达出门穿衣,说“不穿我们就不出门了”和“穿好衣服我们就出门去”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

前者传导的是一种负面的否定的信息,后者是积极的肯定的,这带给孩子的主观感受和想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二、我们跟孩子说了那么多道理,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其实他都知道,只是有时不想执行而已。

小宝在转变了角色以后,立马可以把从前听来的道理活学活用,说给别人听,说明这些道理她都记住了并且理解了。

作为大人,明白的道理比孩子多多了,但大人对“道理”的执行力并不比孩子强多少。

比如大家都知道早睡早起的好处,都知道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又有几个人能够完全去践行?

所以互换了角色后你会更理解孩子,反而不会在某些方面太苛求孩子。

第三、孩子就是个小小观察家,在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时刻,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你需要好好做你自己,不是简单地在口头上训导孩子,而是在行为上引导孩子。

不是简单的手把手的行为模仿,而是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做好你自己上。

你偶然的一次投机取巧、偷奸耍滑,不要以为孩子看不见。

其实,孩子的眼睛无处不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让孩子做你的家长,你怎么有机会体会孩子的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cs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