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主义者该如何自救?
01
忧虑主义者还有救吗?
曾经我也这样自问,一个人走出自己的性情太难了,况且有许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忧虑主义者。
人有喜怒哀惧四种正常的情绪表达,这里的忧虑指的是长期的,并且超出正常范围的,难以自控的那种。
我是确乎属于忧虑主义者,但是我是自知的那一种。曾经我也说,我就是这样的,我控制不了自己。我只能预测自己的忧虑,从而提前把要经历的事安排好,以防止自己的生活跌入困境。
但是当我有一天体验到无忧无虑的时候,我告诉自己那种感觉真好,真舒服,真快乐,真自由。如果我的生命状态能够一直如此,那我的生命该变得多美好。
于是,我想要改变,想要把脱轨的难以自控的情绪回到正轨上。
02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也有忧虑主义的倾向呢?
我分析了一下我的成长环境,我的母亲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忧虑主义,不,她是焦虑主义。一件事的利弊她会反复多次的在脑子中翻来覆去,就像炒菜一样。十分的拧巴,最后再来一番事后诸葛亮。说道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至于怎么怎么样了。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种影子反应,指的就是你不喜欢别人某一点,而那一点通常是事出有因的,很有可能那就是因为你在别人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你讨厌自己那样子,但是人格仍然处于正常状态,还不会完全把另一种人格区分出来(区分出来的话就属于人格分裂了),所以就被压抑在潜意识里面。这种潜意识在看到它的投影时,厌恶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
从另一方侧面也反应了,我的忧虑很大一部分也来自我无力改变的一种现实。我很忧虑,我的母亲也是。我自知我的忧虑是超出正常范围的,我却无力改变。当我看到我母亲这样表现时,我不认识,我的潜意识却认识,它会对这样的举止十分敏感。
其实恰恰印证了这是我的疾病。
而这种心理根源还有可怕的一点,它的作用就像“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用力推墙,墙也以同样的力来还击你。所以,你厌恶反应越强烈,越发的使自己难以超脱出这种感觉。
03
那么忧虑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忧虑实则是一种恐惧,对未来不了预测的风险的恐惧。
我觉得是无力感。
如果有一个人,他的身体抵抗力非常差,那么随便一次流感他就有可能会中招。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一般都能抵抗得住。
而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来说,他源何会感到恐惧呢,无非是他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差。
这就不难解释了,因为人的能力有差异。但是这里恰恰有解决之道。
① 何谓能力?
何谓能力,能力确乎有很多种,如果你让一个鸭子学上树,那不就成了“赶鸭子上架”了吗?能说这是鸭子能力差吗?
所以,这种类型的忧虑主义者应该理解一点,鸭子就要游泳,鸡才擅长上树。而现实当中,自己是鸭子还是鸡呢?很多时候,这需要一个探索的阶段,但是希望的是,在探索内心的过程,了解自己的过程种,不要被错当成鸡上树的不幸遭遇而变得忧虑起来。忧虑会让人看不清长远的道路,只被脚下的石头所羁绊。我们只是还在找寻的路上罢了。
② 能力怎么来?
能力当然从习得而来。如何习得,那当然是不断的进修发展自己了。时代在变化,任何一个行业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而人如果知识结构不更新的话,那么会被落下来的。这种人的忧虑是正常反应。
而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理解,一是人性本来就是懒惰的,走路没有歇着舒服,二是有时候我们想要学习发展时却被拖延症,被玩手机等等所延误。内心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但却无法改变,教育学上说这叫习得性无助。因此这样也会产生忧虑。
能力问题解决完,人就不会忧虑了吗?并不是,因为能力问题属于人的问题,是内部可控性问题。能力再强再弱都有一个限度范围。而外界发生的困难随时可能打破我们弱修炼的范围。
04
总有一些什么是我们把控不了的。
而忧虑的根本存在范围正在于自身。所谓自身当做的已经无可指摘了。再次面对无法承受的困难时,人也就没有什么可承受不可承受了,只要他不再忧虑,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不是吗?
忧虑主义的根本自救放大还在于修炼自身免疫力上。免疫力强的人不是不会生病,而是他有自信,他不害怕流感的来临。而忧虑是事前过度悲观预测,导致影响正常生活。
努力吧,因为走在路上的人,不会患得患失。
“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