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钟爱的当代作家——余华。

第七天里每一天都充斥着对现实的讽刺。
从《现实一种》开始,先后看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以及坐在书店拿起便不愿放下的《黄昏里的男孩》。区别于同时代的作家,他有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夸张里不离现实、调侃中不乏讽刺。余华的作品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长篇抑或短篇,都很“余华”。就像莫言所说的那样:“人物一经塑造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更多时候我是个旁观者。”他们都做到了,因为读者愿意跟着书里的主人公去旅行。
余华的魅力也在于他引领我自发性看了许多同时代作家的书。譬如莫言、贾平凹、李佩甫、严歌苓、霍达、麦加、阿来……这些作家要么近期不出书,要么近期出的书无法超越曾经缔造的辉煌。
唯有余华,一直都很平淡,一直处于巅峰……

我所推崇的当代诗人——余光中。

当然,余光中不单单是诗人,也不单单会写诗。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表述与分享的,仅仅是我对其诗歌的膜拜之意,仅仅是我所喜爱的几段诗。
买过许多诗集,唯有他能教人领略到:整整一本几十首诗,每首都令人颤栗。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余光中诗歌的印象只停留在《乡愁》里,于是我便肤浅地认为这是个柔情且爱国的诗人。
后来,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绝色》。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不可否认,只是一遍,这首诗便不可阻挡地瞬间击中了我。我开始去各个书店找余光中的诗集,跑了五个地方,终于寻得一本《白玉苦瓜》。这本书被静悄悄地归置在一个角落,夹在海子、顾城、艾青之间,不很起眼,只两册斜斜地站立在一起,且都未曾拆封。若是往常,我绝不会去买一本不能试看的书,管他什么内容。可那天,被一股没来由的信心及占有欲驱使着,我直接买了那本书。十分豁达、万分知足。
刚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拆开翻阅、朗读,一首接着一首,直至喉咙沙哑。停下之后,顿觉自己买回一山宝。
细读余光中的诗,你会发现他很高级。博古阅今、通晓中外。无丝毫拿捏造作,除却现实便是仙境。你会发现自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想要变的沉甸甸还要汲取江海万千。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需要无数个引路人,在诗歌这条路上,我坚信他的作品会是我自始无终的灯塔。

在此,特向诗友分享一篇余光中的诗歌:《落矶大山》。
一只花栗鼠都不许越过
七十三峰,深深将冰宫锁闭
朝见落矶,地载不下的
就堆天上去,夕见落矶
逼人磅磅礴礴难呼吸
苍苍绝处是皑皑
仰也仰不尽的雪峰,仰上去
吐雾,吞云,吹雨
寒武纪参冷冷的天机
十里翻松涛
隐隐,听万壑呼应的嘘息
山中一寐世上是千年
想此番下山
更无人能将我觑识
看月来月去
悠悠一串转念珠
念山外是海,海上是孤岛
岛外茫茫是一望大陆
未归有人在落矶高处
看日起日落,把朝朝
看成了暮暮
山中忽忽怎么已两载
山外,而今是什么朝代?
来时怎么山是山,云是云
而今坐是老僧,行是翩翩的鹤群
重九日,从此处下山
走向一个劫后的世界
牛羊死了一地

很多个平淡无常的文字,到了余光中的笔下,便都能开出一纸花。
优秀的作家,优美的文字,无论什么时候遇见,都不算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