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校校长,发表过一个观点:不要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了。他说,所有依赖努力维持的事情,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还会伤害自尊,因为努力,是生命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并不是常态。他认为真正需要努力的,不是自由人,而是奴隶。
乍一听,有点哗众取宠,仔细分析下来,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是需要区分场景和边界。
在《高效能法则》这本书里,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关于“努力 ”的问题:想要成功,非得逼迫自己不断努力吗?答案是否定的。
作者说,只要能挖掘出让我们感到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东西,就可以在不牺牲松驰感和幸福感的前提下,提高成功概率。即本书的核心:好心情提高生产力。
《高效能法则》,作者阿里-阿布达尔,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有着心理学学位的临床医生,全球最受欢迎的好心情生产力专家之一,现专注推广高效能科学。
作者:【英】阿里-阿布达尔
全书分为三个部门,第一部分讲述了一个3P能量来源;第二部分提到了三种“能量障碍”以及应对方法; 第三部分是区分不同的低能量状态,针对性调整校准,从而长期保持能量。
为什么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东西,能高效成功?在《高效能法则》这本书里,能找理论依据。
首先,好心情能提升我们的能量。我们大多数人都感受过这样一种能量,确切地说,它并不是物理学或生物学意义上的能量,也不是来自糖或碳水化合物的那种能量。它来自动力、专注和鼓励。当你特别投入地做一项工作时,当你周围的人总是鼓励你时,你就会感受到这种能量。它有许多名字。心理学家将其称为"情感"能量、"精神"能量、"心理"能量或者"动机"能量;神经科学家称之为"热情""活力"或"能量的唤醒"。这种神奇的能量来自哪里呢?简单地说,就是好的心情。积极情绪与四种激素紧密相关﹣﹣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而这四种激素通常被称为"让你产生好心情的激素",它们都能让我们取得更多成就。
你的心情怎么样?能量池水位还丰盈吗?如何开源和节流呢?
在前文提到的3P:玩(Play)、人(People)、权利(Power):
玩,是带着好奇与冒险精神,用非功利性的创造来体验工作和生活;比如,在必须完成的工作中,找“好玩”的元素,也可以用“如果这事好玩,会是什么样”的提问,帮助创造“娱乐元素”;我在写稿子时,会放一些合适的曲目作为背景,让情绪更积极高涨一些;
人,是指高质量社交产生情绪共振的能量场,在这样的场域里,你很容易感到振奋,说不清什么原因。找到或创建能量场域,是值得持续投入的高价值事件。
在寻找和创建场域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几下点:
战友心态:把其他人(同事/伴侣/孩子)当成团队一员,你们可以彼此依靠;
寻求同步:比如你可以找伙伴同步挑战某项有难度的事情,彼此赋能;
接受他人或向他人提供帮助:借此创造更多能量回流;
积极反馈:向他人提供主动的、建设性的反馈,因为好的反馈能让关系更牢固;
坦诚互动:持非评判的客观态度,实事求是说现象,并提供解决方案。
权利:指自主权,掌控权。由自信、技能和积极心态组成(这是一个大模块,这里无法展开)
如果你对自身能量池水位不满意,可以尝试从这三个维度开源。当我们将「玩」视为认知重启键,把「人」当作情绪变压器,用「权利」构建自主防护网,那些曾吞噬我们的低能场景,反而会成为锻造心理韧性的熔炉。
讲了开源,自然也有节流。
能量不足时,需要先弄清有哪些“耗能因素”,即有哪些因素阻碍我干这件事?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没有付诸行动,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首先应该做什么,就好像我们的周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迷雾。我称之为"不确定性迷雾"。许多科学家研究了这种现象,把它称为"不确定性无力感"。当我们被未知因素或复杂的形势所压倒,导致无法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这种无力感使我们无法在某项任务、项目或决策上取得进展。它阻碍着我们获得美好的感觉,也使我们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
不确定性之所以会导致拖延,是由几个因素导致的。比如,高估风险,过度警惕,无意识,逃避心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拖延会引发严重的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怎么解?用丰田5why刨根问底。
举个例子:
我表妹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招生工作,稳定但缺乏激情。她一直想创业,却迟迟未行动,她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自由”还是“成就感”,或是单纯逃避职场压力。这种对目标的不清晰,让她陷入反复纠结、内耗:“如果失败,是否更后悔?”
我问:为什么迟迟不行动?
她说:因为不确定创业是不是真正想要的。
我问:为什么不确定这是不是真正想要的?
她说:我怕自己只是厌倦职场,而不是真正热爱创业。
我问:为什么担心是厌倦职场,而非热爱创业?
她说:因为我没有真正体验过创业,只幻想‘自由’,但可能承受不了压力。
我问:为什么不去体验一下再决定?
她说:怕试了后发现不适合,浪费时间和信心。
我问:为什么怕浪费时间和信心?
她说:我不知道如何干好一家店。
她拖延的根源,是对目标和路径的不确定,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丰田五问,找到了问题症结,针对这个症结,她拟定了行动方案
1:了解行业的相关资讯
2:找创业的朋友访谈,聊一聊他们的成功与困难
3:兼职去了解运营情况
4:先“卧底”一年半载再决定
这个工具也可以在其它“耗能因素”上使用,比如恐惧,惯性,技能、资源不足,过度规划等场景里。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你效率很高,但成功后却仍然感受不到价值和幸福。这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的目标与自我认同不一致时,我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这就是"错位性倦怠"。因为我们的行为没有遵从内心,所以我们感觉不够好,收获也不够多。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为受外部力量所驱动,而非源自我们的自我认同和行为之间深层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只有在内在动机或认同动机的驱使下才能产生。解决办法是什么?找到对你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使你的行为与之保持一致。
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使行为一致。怎么找?参考什么?
书里给到的方法是,分长中短三种期限视角来检视:
1:长期视角,以终为始:悼词法
死后你会如何评价自己?会希望他人如何评价你?
2:中期视角,价值观对比:生命车轮法,参照审视你的一致性
画一个圆分成3大领域,每个领域包含3个维度(9等份)
健康-身体、心灵、灵魂;
关系-家庭、爱情、朋友;
工作-使命、金钱、成长)
3:短期视角,即刻行动
每天在健康-关系-工作3大领域,各列下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去执行。
通过三种不时期限的视角,可以随时调整校准行为,保持行动与价值观的一致性,避免出现错位性倦怠。
除了上述方法和工具,书里还有很多实用的工具,比如亲近自然,哪怕给家里或办公室增添一些绿植、画作,都能有效提升能量值。你不必用“纪律”苛责自己努力,只专注关注能量值的提升,一样可以达成目标。
人的能量池水平,时刻发生变化,如果你愿意尝试每天睡前记录一下当天的能量波动,你对它的敏感度会大大提升,从而促使少做耗能的事。希望你的每一天,都能量满满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