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

作者: veggie_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0:44 被阅读0次

大小,远近,美丑,善恶,对错,在世人眼中,永远存在这个对立的二元概念。所以产生了人我这一对永远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成了所有一切问题的根源。

佛法赞成走中道,二边不住,即没有对立,亦没有人我,依报和正报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体跟虚空法界一样,也是个宇宙。要是认为有对立,有第一第二,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小乘佛教有十个宗派,每一个都如同我们身体的器官一样,样样第一。你要是觉得净宗第一,禅宗密宗法相都比不上。就如同我们觉得眼睛功能最大,那五官全变成眼睛,岂不成怪物了吗?人家有六根,你就只有一根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世尊49年之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那是因为我们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世尊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完全是慈悲度众生。所以老子也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既然是一体,哪来的对立?

诸法都是缘生法。缘,有顺缘,有逆缘。在佛门来讲,所有的缘,我们都可以转成法缘,成为我们修行的增上缘。别人善待我们,爱护我们,这是所谓的顺缘。别人诽谤我们,侮辱我们,这是所谓的逆缘。在顺缘中,我们时刻警戒,不能起贪念;在逆缘当中,我们不能起瞋恚。各种境界中,清清楚楚,心有主宰,决定不愚痴。这样,所有的境缘都是成就我们的增上缘。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况且别人冒犯我们,辱骂我们,他是冒着造业去三途六道甚至堕地狱的极大风险来帮助我们消业障的。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礼敬赞叹都不够,怎么敢有一丝毫的怨恨和报复呢?

人生酬业。业,有引业和满业。前世我们修五戒十善,这个引业引导我们来人间投生。而大家同为人,福报天壤之别,这就是满业的不同。所谓百界千如,在人间,十法界也是一个不缺。三善道,是消我们的善业;三恶道,消我们的恶业。所以这些逆缘当中的人事物,他让我们不去恶道就消了恶业,重罪轻报,真的是大恩人。所以,我们常存感恩,诚敬的心,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哪有什么对立可言呢?

别人永远是对的,我永远是错的。时时处处以改过的心态,人人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来帮助我成就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即使别人不善,那也是我心想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根源在我,不在别人。一念觉正净,是佛;一念迷邪染,是魔。无佛亦无魔,完全在于我们的心。

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有人造五逆十恶,也许他是诸佛示现,教化某一类众生。持戒,有开,遮,持,犯。像外号“三车法师”的法相宗初祖窥基大师,还有我们熟知的济公老和尚。也许有人他是真的犯错误了,那我们也不能怪他,他没有开智慧,不懂啊。世尊在无量会上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也许有人要说,那我们没有对立,没有分别,处事待人接物都一味的好好好,岂不成傻子了吗?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转烦恼成菩提。消除对立,和睦共处。我们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我们自己的内心是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时刻保持清净平等觉。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像永嘉大师跟慧能大师说的,分别亦非意。

对立,在佛法叫边见,是属于见思烦恼的一种。边见和身见一样,是使我们长久轮回于六道的业因之一。所以决定不能有。大乘佛法不仅讲二边不住,更重要的是中道不存。譬如为善,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即就是佛门常讲的三轮体空。

世尊讲经说法49年,其中般若就讲了22年,其重要性可见一般。般若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既然一切都是空的,对立当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相关文章

  • 德摩根率

    并的对立是对立的交,交的对立是对立的并

  • 对立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AB两人现在有一个工作,需要测量一下布的长度,这块布上有折叠的痕迹,开始她们先按照痕迹打算叠成一...

  • 对立

    心灵和身体对立 肌肤疲惫 却思维清晰 或是幸运,不幸也不畏惧 / 远方和故乡对立 暮色苍茫 叹远水不及 或是理智,...

  • 对立,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怎样才算一个成熟的人 1.负责 2.有适应力 3.给予 道理我都懂,做到却很难,就好像,听过了...

  • 对立

    所有的父母都在等孩子的谢谢, 所有的孩子都在等父母的对不起。

  • 对立

    冷的膨胀, 热的感冒。 果腹之后再乞讨, 挨饿要保持微笑。 哪些树该保护? 森林全部烧掉! 要几亿个平方? 够脚步...

  • 对立

    生与死 善与恶 白天与夜晚 幸福与灾难 人类无法逃避 也无法挑剔 天使与魔鬼 总会出双入对 世间万物皆如此 人类只...

  • 对立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对立”:好与坏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高与低的对立......小朋友不用教导,天然就知道我的是我...

  • 对立

    大小,远近,美丑,善恶,对错,在世人眼中,永远存在这个对立的二元概念。所以产生了人我这一对永远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成...

  • 对立

    一 《论语》11.12: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e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