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名头虽大,却是条不起眼的小胡同,就在新街口附近,很窄的胡同口,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胡同西口就在新街口南大街,东口接护国寺西巷。
走进胡同就会发现胡同是条狭窄、弯曲的小巷,胡同两侧居住的人家,从院门看就知道都是普通人家。
老舍先生描写过“百花深处”的文字:“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
“百花深处”名字源于民间传说。相传明朝一对养花的夫妇,他们在这里种遍百花,春有牡丹,夏有藕荷,秋有黄菊,冬有梅花,整条巷子一年四季花香不断。城中的文人墨客都来此地赏花,遂将此地命名为“百花深处”。后来,老夫妻去世了,百花也凋零了,只留下“百花深处”这个名字。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京城全图,称此地为“花局胡同”,是为皇宫服务的种植花卉之处所。光绪年间改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以降称为现在的名字“百花深处”。
当代诗人顾城写过一首《题百花深处》的打油诗,“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
。(顺益兴四合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