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你想的都是错的,反着想才是对的

你想的都是错的,反着想才是对的

作者: 江城亭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0:09 被阅读0次

最近学习了由企业家冯鑫讲授的《道德经》,他总结出了“正合奇胜”的入世方法论,这里将笔记分享给你们。

《道德经-第一章》

01 

中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态,他会觉得自己与天地相通,或者觉得叫一通百通,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思维,儒家里面也有这个东西,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你自己做好了,万物相通。但是《道德经》不这么讲,《道德经》说“道”的确是相通的,但是具体在哪一件事情上,这件事具有这件事具体的特征,你不能忽略它

02

为什么《道德经》厉害,就厉害了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常为人认为对的地方,它可能认为是错了。它为什么难学呢?这也是很根本之处。就是人人都觉得这是好的东西,然后你认为它不好,只有你认为它不好以后,你才能明白《道德经》的基本道理,它讲的相反的东西。

03

另外还有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觉得这句话,是大部分的人不愿意学《道德经》的本质原因,因为《道德经》需要你对过去拥有的东西要重新考量一番,天之道是什么呢?比如大洋大海的地方水很多,天很热水会变蒸汽,它会变成云飘到很远的地方。比如在一个旱地的地方它会下起雨来,这个世界才得以循环。

所以天之道是把有余的给不足,那人之道是什么?你们都很穷,我很有钱,我会赚更多的钱,把你们的钱拿更多给我。这几乎是每一个人在遵循的规律。如果你遵循的规律跟天之道如此违背的话,你一定会有不安,你经常会碰壁。所以天之道和人之道是恰恰相反的,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是这样之道,但是如果你不加以管理,人之道就是“损不足而奉有余”。

而天之道恰恰相反,就是“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是我讲相反里面,为什么人只能看到一面, 而且人看的那面还大部分是错的,这就是《道德经》为什么横空出世,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原因。因为它看到另外一面,而且另外一面可能是更符合天之道的。“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它讲了“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话如果翻译一下,就是圣人做了很多很多作为,但是他不觉得是我自己的作为,圣人立了很大的功绩,但是他不认为这个功绩是他获得的。他也不想表现他的贤能,让大家觉得自己很厉害、很贤能,这是圣人做事的方法。圣人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谦虚吗?是因为善意吗?不是。是圣人看到了天之道,他知道今天这个事情这么发生,是事物本来的规律,而不是我的作为。 所以我觉得相反是《道德经》里面,我觉得第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换个眼睛从相反的方向来看我们处的世界和我们自己做的事情。

04

《道德经》还讲了关于返,返回的返。

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说你要全部放空之后,在极度安定的情况下,所有的事物都在发生,但在万物并作的情况下,我要去看它最根本的东西。所有夫物芸芸,都有它们的天道,而且它是常存的,如果你能够真的知道这个常存的“道”,你就是一个智慧和明白的人,但如果你不知常,你有自己的欲望,你有一些想法,你没有顺应天道而为,你就会妄做,妄言,那就有可能有巨大的天道力量跟你去冲突,你是拗不过天道了,所以就会凶,只有你能顺应天道的时候,才能永远不殆。

在这里,“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是《道德经》里面最根本的一句话,“道”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埋在这里面了。“道”就是在万事背后一个必然存在的,永恒的这么一个规律,就是它根本的规律。

05

其实《孙子兵法》里面也有一句话,《孙子兵法》其实跟《道德经》是有一脉相承的,兵法都跟《道德经》有关,《孙子兵法》中讲的就是其实打仗的时候你不能保证赢对方的,但是你有能力让自己不会被打败,你就处于一个极为低下安全的状态,你可以先保证自己不败。这里表明了《道德经》反对那些很强,很彰显,很贪取和过分,或者定了很多很多规则的这种事情

06 

功遂身退,天之道不是让你谦虚,是你得真的认为那个事情的成功,你只是其中的很小一份子,只有真的这么认为的时候,你才能够安然心退。如果你真的认为天下都是你打的,你当然不退了。但是天下本来是自己要成的,只是你恰在那个时机,恰在那个位置出现而已。如果你真的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做的事情就顺应天道了,你真的顺应天道的时候,你也一定知道那个遂的时间点在哪里

07

那么为什么“道”是跟我们常人看的世界和我们欣赏的东西是相反的?是因为贪得、把持,就是没有的我想把它拿到,拿到的东西我想把它抓住,然后我们会为过去所累,然后我们和当下是冲突的,与周边的人都是冲突的,与所有人都挤到一条互相打架的路。所以说如果你能够看到所有有名的东西,所有你看到好像漂亮的东西,它不是实存的,也不认为它是应该常存的,它一定会消灭的,如果你坚信这一点,你就不会去想办法把持它,一定要把它拿到手,你就不会为过去没有得到而懊丧,或者得到了一些又怕失去而担心。

所以我觉得《道德经》第一件事情它在讲什么是“道”了以后,可能帮我们完全认知的是这样一件事情。是当我们坚定认为一些欲望不是实存的,坚定认为它不会常存的话,我们就不会贪婪,不会去把持,不会为过去所累,也不会为当下和别人发生那么大的冲突了。而这些东西之所以不常存,是因为自然之道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一件有名的事物产生后就开始准备死亡。任何一件事情发生了,它就准备消失。所以他知道万物都是和合之后,知道自然之道就是有出现必有灭亡,他如果确认这个道理的时候,他自然就不想把持,他自然觉得没有意义。

08

“道”是什么以及它的规律,这些还都是理论和观念,但《道德经》还能指导工作。

有些人说《道德经》讲“无为”,其实不是。如果认真读《道德经》都会看到里面明确的写了一句叫“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没有任何事是不作为的。这里要先讲“为者”,就所谓的“德”了,就是这些拿了道的人去为的人,他们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09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就是对我好的人或者善良的人,我当然用善意对待他,不善的人我还是要善意对待他,所以得善。跟我守信约的人我当然会跟他守信约,那些不守信约的人,我仍然要对他守信约,得信。所以觉得他这个善是很夸张的,还是很感人的。我觉得老子这个善是非常感人的,但是如果这是靠勇敢做出来的事情是太难了,除非你坚信一件事,本来就应该帮任何时候的万世万物让他们好好呆着,除非你坚信这件事,你才能做起来不显得那么吃力,不显得那么不自然。就是你真能够配合周边万物的时候,你才能真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善者,就是顺应道者

10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还是讲的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的敢字很重要。不敢的原因在于说确确实实今天所有的功绩是这个世界必然会发生的。你只是恰好在某个时间点出现在某个位置上,做了一些合适的事情。我们怎么能觉得这个成功是自己干的呢?这个世界本来就要成功,你只是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觉得不敢为天下先

11 

所以为者的状态一曰慈,他对周边是善意的。二为俭,他是非常少,非常谨慎的。第三不敢为天下先,从来他都不认为是自己干的。

12

真正通道的人他的为是很轻松的,又一定能成功的,我甚至可以讲它理论上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做不成的,就如果真的顺应“道”去做事情的话,所有事情都可以做成

13

它讲了由小、由易、由未兆,慎终、知止、有谋,可能小和易很容易理解,就是小处做,从容易的出入点做,未兆就是这个事情还没有发生,但你先看到了以后,在这样的时机做。慎终,在做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死在最后一分钟,那最后一分钟要慎终如始。知止,当一件事情已经变得很漂亮的时候,你要知道它该停止了,知道它停止的时候,因此好多人说《道德经》很阴谋,确确实实《道德经》讲这个事情做之前你要有所图谋,没有图谋靠反应做事,那当然是完全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去。它一定是有图谋,看透以后再做事。

14

所以,在混乱的时候和死气沉沉的时候,把它放到一个相反的角度,就是你要从相反去入手,相反处是机会很大的

15

最后还有一个很棒,就是“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为什么?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事的时候,一定在快要成功的瞬间废了?为什么?就是一到那个时候,你心态变了,你觉得我已经成功了,已经快成功了,我得准备庆功酒了,你这时候每天花的注意力在想到几天之后那个庆功酒,你已经不能谨慎地去看待这个事情每一天的变化了,就是因为你心态松懈了。

16

所以《道德经》其实如果讲入世的话,就是这句话了,就是“正合奇胜”。

正合奇胜

正是每一个人认真要做的事情,大部分的问题在于说大伙儿没有看到这个正在哪里,正就是事物的“道”。只有你把正这个事情彻底参透了,每一件事情都找到它的“道”了。合,就是组成这件事情的各个主要模块,奇,就是完成这个目标的最好的方法。即: 1. 目标 2. 核心模块 3. 关键动作

17

这个世界真正的规则就是因果,这些因和缘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生下一个事件。所以,知道这个事件的人,认认真真去把这个事件看完的人,他就知道了天道,能够顺着这个核心元素去做一些事情的人,他就顺了天道而为,叫“顺势而为”。顺势而为不容易做到在于你没有安静的把事情看明白,看明白了才有能力讲顺势而为。

道理,就是任何时候发现规律,按规律办事。

相关文章

  • 你想的都是错的,反着想才是对的

    最近学习了由企业家冯鑫讲授的《道德经》,他总结出了“正合奇胜”的入世方法论,这里将笔记分享给你们。 01 中国人有...

  • 反着想,再反着想

    0 昨晚看到“圈外”公众号的最新文章中看到一个问题: 假设你再朋友圈看到两篇文章标题,而你只有机会打开其中一篇,你...

  • 对与错。真与假

    阳生阳,阴生阴。阳极反阴,阴极反阴。 真生真,假生假。真极反假,假极反真。 对生对,错生错。对极反错,错极反对。

  • 烦烦烦烦烦烦烦烦烦烦烦烦烦 为别人着想是对 着想太多就是错 怎么都错 对也是错 错更是错 还是烦

  • 反着想

    这是查理芒果的思维策略。如果你想安全就反着想怎么样才会危险。 吸毒,涉黄,赌博。犯罪违规闯红灯等违反一切交通规则自...

  • 你想象的可能都是错的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经历了一键叫车 之后看到关于UBER CEO Travis Kalanick 所打造的共享经...

  • 年轻的错都是对的

    最近我在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查了好多内容,学习研究了好多APP,在某些APP也遇到了一个陌生朋友,有的感觉很厉害,...

  • 错的人迟早走散,对的人终会相逢。 离开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 《真爱至上》                       什么是

    这是一个对与错之间的故事,什么才是错,什么才是对, 这都是一个人单独的想法。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有一个幸...

  • 小人无错 君子常过

    小人无错 君子常过 都是我的错,是一种自律,让自己不断提升;都是我的错,是一种胸怀,时刻为别人着想;都是我的错,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想的都是错的,反着想才是对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m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