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败局之:英特尔的艰难复苏

作者: 赵博思 | 来源:发表于2015-10-19 10:46 被阅读535次

英特尔还在为移动芯片努力吗?

市场已经听不到太多声音了。2012年,我预言英特尔将进入漫长的隧道期。

英特尔能走出困境吗?如同微软一样,英特尔也还有来自PC的业绩支撑,盈利中衰退,然后投入已有资源、弥补移动短板。但是,也和微软一样,时过境迁,英特尔胜出的机会也非常渺茫。

走出隧道,还是在隧道中迷失?

1、英特尔走到今天,充满了成功者的自满。

按照乔布斯的说法,成功者大都具有“第二部产品综合症”。一次伟大的成功之后,企业就满足于渐进的线性创新,而不会再有能突破自我的真正伟大产品。悲哀的是,乔布斯所说的并不是每个企业的挑战:因为大多数企业不会有“第二部作品”。

英特尔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参与者。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把自己的思维推向极致,然后再自我挑战。它只是将产品性能优化一点,刚刚好超越竞争对手,压制住竞争对手即可。这一做法在市场被颠覆之前一直是有效的,一方面保证了其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也遏制了竞争对手的成长。

但是,英特尔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在和苹果合作以后,乔布斯说:“多年来我们都跟英特尔反映,他们的图形芯片很差劲儿。…… 一是他们真的很慢,就像蒸汽轮船一样,不是很灵活,而我们习惯快速前进。二是我们不想把什么都教给他们,因为他们可能会把我们的东西卖给竞争对手。”

可能在英特尔看来,苹果是个过于挑剔的买家,是否值得为了很小的份额去付出艰辛的劳动改造?从财务上来说恐怕不值得。于是英特尔错过新的时代。

苹果的iPhone和iPad最终选择了ARM架构的芯片。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奠基人,苹果的选择直接导致英特尔移动领域的失败,那种先占领市场、再改进产品设计的模式再也行不通了。

2、该死的产业链联盟。

在打造产业链方面,没有人比微软和英特尔联盟延续时间更长、做得更好。微软的软件、英特尔的处理器加上一干PC生产商,牢牢的掌控了PC产业链。

这种牢固的联盟,使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模式,使联盟里的每一方都缺乏颠覆性创新的动机。在创新方面,为了照顾到联盟的方方面面,其创新只能是渐进创新——考虑到协作方的协作效率,每次进步都只能一点点。

没错,Windows还在升级、芯片性能也在提升,但这也只是每年的例行公事,以便让消费者淘汰旧电脑,更换新电脑的商业策略。在过去10年里,Wintel联盟一直将PC视为成熟产业,并未积极去改进。

在商业化时代,联盟有助于避免竞争,共造护城河。但是当需要颠覆性创新的时候,联盟却会彼此掣肘。

既然PC已经处于统治地位,WinTel联盟原本没有理由轻视移动互联网市场。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看到这一趋势的到来——或者说,他们不相信移动互联网市场没有他们的存在。

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那只是PC的延伸。因此,他们只要坐等市场成熟,然后消费者投怀送抱即可。商人模式、“布勃卡效应”、联盟掣肘等共同导致了英特尔的衰落。欧德宁用商业最大化的模式把英特尔推向新高,也透支了英特尔的未来。

3、艰难时刻,需要的是投入而非利润。

英特尔也有过建立移动终端霸主地位的机会。但前任CEO欧德宁抛弃了这一机会——欧德宁是一个及格的MBA毕业生——但绝非看到未来愿景的企业家——当企业企业利润受到威胁时,愿景会立刻被抛弃。欧德宁的愿景,只是快速盈利。

2006-2008年前后,受到AMD的威胁,欧德宁采取“减员增效”的方式,而且放弃了已投入百亿美元但不盈利的Xscale业务。“几乎所有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或者PDA都采用了Xscale处理器,Xscale处理器业务已经不能算包袱。英特尔此时打算卖掉此业务令人不解。英特尔或许认为处理器市场空间有限,局限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媒体都无法理解。

2006年11月,Marvell以6亿美元整体收购英特尔XScale手机及手持设备芯片业务。2007年1月,苹果iPhone横空出世,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其中搭载的正是来自marvell公司的xscale处理器(仅限第一代)。iPhone开售后74天销量就达到100万台;当年销量达到370万台。

没有了技术和远见,迷恋于商业数字,通过削减成本、而非拓展市场来获得盈利,欧德宁或许更适合做传统企业CEO,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传统企业。

他缺乏远见还表现在他对趋势的判断上。欧德宁坚持认为键盘和其他外设,以及高性能的处理器对于平板电脑而言将会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就没有快速的响应和丰富的功能。

削减成本、减少对未来的投入,可以使当期利润增加,这是一个简单的财务知识。但正是这种短视,也延误了英特尔的未来。

2013年,英特尔声称新产品将会远胜ARM芯片。但是截至2015年5月,ARM的Cortex A72的性能将远高于Airmont。与此同时,2014年ARM研发预算约为2.6亿美元,英特尔研发预算则超过115亿美元。

和微软不同,英特尔没有退路。但英特尔还有未来吗?

我发现,那些成天研究数字的人总是在算秋后帐。他们没有未来意识,老是纠缠于“过去的事情”。——沃尔特·迪士尼

相关文章

  • 创新败局之:英特尔的艰难复苏

    英特尔还在为移动芯片努力吗? 市场已经听不到太多声音了。2012年,我预言英特尔将进入漫长的隧道期。 英特尔能走出...

  • 创新败局之:被华尔街毁掉的雅虎复苏无望

    2015年3月,雅虎关闭北京全球发展中心,这间成立于2009年的办公室结束了它的使命。与这一象征相似的,是雅虎的命...

  • 重庆创业圈头条|英特尔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渝企夺冠;未来三年重庆加

    英特尔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结果揭露,重庆清文科技夺冠 经历了近三个月的激烈角逐,2017-2018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智...

  • 随笔

    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和计算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先厂商,创始于1968年。如今,英特尔正转型为一家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英特...

  • 七位行业领袖建议

    1、如何思考比思考什么更重要 《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莱顿克里斯给英特尔团队讲他的研究时,他并不知道如何帮助英特尔公...

  • 《大败局(Ⅰ)》之

    太阳神:逝水难追太阳神; 南德:一个唐吉诃德的中国版本; 亚细亚:激情燃尽野太阳 1.宗庆后发现保健品市场的问题,...

  • 《大败局(Ⅰ)》之

    飞龙:被诗意宠坏; 瀛海威:在大雾中领跑; 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 1.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姜伟没时间研究迫在眉睫...

  • 《大败局(Ⅱ)》之

    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 铁本:钢铁之死 1.顺驰的快速建房模式也暴露出了后遗症 好的产品是需要花时间打磨的,...

  • 《大败局(Ⅱ)》之

    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 科龙:一条被刻意猎杀的龙; 1.李经纬被排挤,发配后,苦心经营,竟然开发出了一条啤...

  • 《大败局(Ⅱ)》之

    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 铁本:钢铁之死 1.顺驰的快速建房模式也暴露出了后遗症 好的产品是需要花时间打磨的,...

网友评论

  • 梦风:巨大成功之后的自满是创新的坟墓,僵硬的状态则是走向毁灭的必然。希望英特尔不要步洛基亚的后尘。

本文标题:创新败局之:英特尔的艰难复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mz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