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部门近期组织了一场备受重视的管理人员培训,会场布置周到、流程安排细致。国家对这类提升性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初衷就是希望大家能借助这个平台精进能力、强化学习意识,唯有开阔眼界、提升认知,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建设。
可现实却有些打脸:参会人员签到入场、培训启动不久,就开始陆陆续续离场。并非大家刻意违反规则,而是每个人都接到了各种通知,有人要赶回学校迎接食堂工作检查,有人需参加安全工作专项会议,个个都有难以推脱的 “不得已”。
作为学校管理人员,我们身处的工作环境早已被各种事务填满。想要静下心来专注学习、深入思考、提升自我,似乎成了一种奢侈。频繁的检查让人身心俱疲:安全检查、食堂检查、教辅材料检查、校服规范检查…… 一波接一波的任务让大家渐渐浮躁起来。
每天的工作重心都围绕着 “迎检” 打转,忙着准备材料、整改问题、反复汇报,来来回回的地毯式检查,把原本完整的工作和生活切割得支离破碎。没人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学校办学存在哪些短板?师生的真实需求该如何满足?教育教学方式该如何优化?这些核心问题,全都被淹没在繁杂的检查任务中,“先把检查应付过去” 成了当下最紧迫的目标。
我们常常陷入困惑:每项工作都被强调 “重要”,到最后反而分不清什么才是最该坚守的核心。这大概就是当下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的真实写照,不知道其他同行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触?
面对这样的现状,难免会有无奈,但终究要学会接受和面对,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像一根原本有序的线突然缠乱了,心中没了明确的锚点,就像航行的船遭遇大雾,失去了方向,只能盲目跟从他人,不再去判断对错好坏。不是不想思考,而是怕思考后的决策会带来风险,于是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少思考、不担责” 的被动状态。
常常会忍不住追问,这样被繁杂事务裹挟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或许,我们的工作中确实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每一次检查都能暴露不少短板,这也让整个整改过程充满了焦躁与漫长。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该如何整合资源、优化方式,真正解决核心问题,不能让教育在各种琐碎中迷失方向,更不能让一线老师们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 。 这样的局面,想必是每一个教育人都不愿看到的。
归根结底,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有一个核心目标:让孩子真正受益。无论是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助力他们的学业提升,还是守护他们的天性、发展他们的个性,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每一项工作的出发点都应围绕着孩子的发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更科学的方法、更智慧的教育教学策略,为这份初心保驾护航。如果发现工作出现偏差,就及时反思、果断改进、适时刹车,确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职责。过于琐碎的流程、机械的重复,往往会事与愿违,偏离我们的教育目标。写下这些,并非吐槽,而是源于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到底该如何做好管理,才能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在诸多无奈之中,这份思考或许就是我们坚守的微光,指引着我们在迷茫中不丢方向,在繁杂中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