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焦老师讲论语为政2.2

焦老师讲论语为政2.2

作者: 诗雨丶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08:42 被阅读0次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就是《诗经》,一共311首,其中笙诗6首,只有名字,内容已经遗失了,现在流传的是305首,取其大数,就叫诗三百。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之后,专心致力于古代典籍治理,以及兴办民间私学,他删诗书、定礼乐、参赞周易、修订春秋,经过他修定的六经,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第一套完整的文化教材,《诗经》是其中之一。  《诗经》里有各诸侯国、各地的民风民谣,叫国风。朝堂之上迎宾接待、宫廷活动的歌曲叫雅,大雅小雅。也有专门祭祀天地祖先的颂歌,叫颂。原来有三千多首,孔子进行了删述整理,以及风雅颂的分门别类,删订成311首。到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天下人就没有藏书的了,因为藏了会被杀头,当时阿房宫里还是有藏书的,但是后来被项羽一把大火烧的干干净净。所以当时中华民族处于文化断裂的危机。章太炎考证,当时除了《易经》,其他经典全部失传。  汉代建朝以后,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开始儒家经典的抢救工作,唯一的办法是找到民间的老儒生们背诵,然后记录下来。比如伏生,当时已经90多岁了,能够背29篇《尚书》,皇帝派人请他来,他已经走不动了,然后就派大臣到他家里去采录下来。《诗经》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传到后面分为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四家,后来那三家也失传了,只剩下毛亨和毛苌,据说是荀子的弟子所传的,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也叫《毛诗》,《诗经》原来就叫《诗》或者诗三百,汉代设了五经博士,儒家经典得到了空前重视,后来才称之为《诗经》。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一句话去概括,“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这一篇里面 ,“思无邪”本意是指马忠诚,不怪癖。这里的解读各家注释版本意见不太统一,《论语译注》杨伯峻先生认为,思是语气助词,没有什么意义,孔子用的是断章取义的方法解释《诗经》是思想纯正的。朱子解为:“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诗经》是可以使人性情雅正的,同时引用程子的话:“思无邪者,诚也”,李泽厚先生,解释成不虚假。我个人更认同后两位的解释,”思”就是诚实无伪不虚假。因为《诗经》里所写的孝子忠臣、痴男怨女,都是真情流露,不管是赞美还是讽刺,都是敢爱敢恨、非常直白,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所以虽然是文学作品,但都非常真实。其实文学艺术,首先应该是真情实意,再加以美化,不然矫揉造作、堆砌辞藻,就失真了,失真也就不美了。  央视播放过一个山西酒类的广告叫晋善晋美,表面意思是山西善、山西美,含义是合于尽善尽美这个成语,似乎也很有文化含量,夸这个酒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但是也有人开玩笑:尽善尽美只是缺真,因为真善美我们一般会一起说。但如果酒类广告缺了真,不成了假酒了么!当然,这是玩笑之词,央视广告的这个酒是我们山西最好的酒,不是假酒。但是以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是美与善的基础,只有真实的、真诚的,才有可能是美的,善与美的前提是真,缺了真,善和美也就没了任何意义。  另外,读过《诗经》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很多歌颂真挚美好爱情的诗,都描写的非常真实、质朴、直白。比如: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檄,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这首诗简单来说,就是青年男女的追求相恋、打情骂俏,甚至宽衣解带,很形象、生动、质朴的描写。但是在古代经学家的注释当中,比如毛诗序里,说这首诗是讽刺当时朝政淫乱无礼的,因为礼崩乐坏了,尤其后来,像郑玄、欧阳修、朱子,都解释这首诗是烈女在抵抗暴徒。我觉得有些好笑,一方面这些老夫子非常中正可爱,但是确实有些牵强,因为他们可能认为是淫诗,但是如果孔子认为这首诗淫乱不堪,估计也不会把它留下。其实这首诗应该是当地民间很质朴的男女相恋的状态,到我们现在比如少数民族也是对歌、送礼物,然后确定相恋,我们山西民歌里也有这样的描写,它是很单纯很质朴、思无邪的人间真情。  所以说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真诚、质朴、没有邪念,一句话,包括整体《诗经》的大意,就是真诚无伪的。当然,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要从思无邪僻之心读书学诗,才可以变化性情规正人心,因为我们学这些都是为了修身,所以我们要端正心态学诗,我们用什么态度学这个诗很重要。  比如说清代以前,四大名著里没有《红楼梦》,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另外一本是《金瓶梅》,它在清代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鲁迅先生对它大加赞赏。但是因为书里有大量的性描写,很难有人透过现象来看到这个书的本意。所以读书要先诚意正心,思无邪念。《金瓶梅》的序言里就写道: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东吴弄珠客 金瓶梅序  所以对照自己的心态,去反省读书的心态,孔子对诗教非常重视,他是“诗三百,皆弦歌之”,每首诗弹奏吟唱,他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从诗教开始,因为诗教可以雅正人的性情。孔子把艺术教育、人伦道德教育、生活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给到我们后人非常宝贵的启示。  

相关文章

  • 焦老师讲论语为政2.2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就是《诗经》,一共311首,其中笙诗6首,只有名字,...

  • 读《论语》,有所思 为政篇(2.2)

    读《论语》,有所思为政篇(2.2) 【原文】 2.2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之②,曰:‘思无邪'。” 【注释...

  • 《论语别裁》0802

    《论语》为政2.2 为政之人,领导思想不走邪路,对于自身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的生活。...

  • “诗三百”——《论语·为政》2.2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白话翻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邪念...

  • 《论语》今读:孔子诗教思想的德教内涵

    论语·为政篇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1.《诗》三百...

  •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62天/共270天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62天/共270天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

  • 思无邪,难矣

    论语为政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

  • 【王鹏翔论语札记18】扶正祛邪是去除一切病痛的良方

    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原 文 《论语为政第二》 2.2 子曰:“诗三百,以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集 义 《...

  • 《论语新解》为政篇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的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

  • 对要事的感想

    早上听樊登老师讲《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起初,自己只能理解做事要靠“德”来服人,但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焦老师讲论语为政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zo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