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好像没什么用,但是却常常深有感触的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之前,就听过樊登老师的解读,深有感触。
于是,打算好好阅读思想一下,现在发现这本书不是方法论之书,而是一本思想反思之书。
如果我见,非我见?!
我见光却不见世界,我见世界却不见光。
1.专注红利
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稀缺》
我常常陷入时间稀缺的循环中,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要做的事情太多。
同时,因为陷在时间稀缺中会发展自己在某一段的工作效率极高,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曾经年轻的身体因为工作长期的亚健康状态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时;
随着时间流逝,高效中出现各种各样疏漏疲于补救时;
随着时间流逝,家庭已经因自己长期执着于工作出现将要破碎的风险时;
我开始思考因为时间稀缺享受的专注红利,真的是红利吗?
2.管窥效益
“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并不容易看清,更容易被我们忽略,而且也更容易被我们遗忘。——《稀缺》
在陷入时间稀缺和金钱稀缺时候,是否因为管窥效益,自己看不清“管子”外的机会?
是的,确实是这样的,管窥效益伴随着每时每刻。
管窥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我们会因此做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决定。——《稀缺》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不能浪费自己,走路或者坐公交的时间,我会用来玩游戏或者看小说,觉得这样时间就不浪费了。
现在我发现,走路或者坐公交是休息与思考的极重要的时间。
每天走路上班时,我都会在走路的过程帮今天要做的比较难的工作在行走中充分思考,到单位及时进行一天的工作梳理,发现曾经让自己几近崩溃的工作开始变得游刃有余。
我开始慢慢尝试看看“管子”外面的世界。
3.我见非我见
昨天和姑姑聊天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恶人当道并得到好结果时,你会否感到忿怒?
会也不会,我觉得看书学习,很多时候就是去学习一种眼光,一种超越的眼光。
是可以常常看到“管子”外面的世界的眼光。
姑姑就问了我一个常规问题:“如果你无缘无故被别人骂,你会生气感到忿怒吗?”
我不由想到了《被讨厌的勇气》中哲人的回答:“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不仅仅是直接性的当面辱骂,当被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这就是一种超越的眼光,去看到管子外的事物。
哲人: 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权力之争,试图让对方屈服。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陷入贫穷与忙碌就是因为自己的眼睛只专注于我们的稀缺的地方,而忽视“管子”外面事物,那些是我们因为管窥效益常常被忽略,被遗忘的。
我以前有只有一种感觉,对于觉醒的好东西总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其被忽略,被遗忘。
我想着也许是我自己的管窥或者是“隧道视野”。
我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这就是“我见,非我见”,认知觉醒是学习一种超越的眼光去看待曾经熟悉的事情,让自己思考,让自己反思,让自己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