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我之战在未知2

我之战在未知2

作者: 风树__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23:18 被阅读0次

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

mks讲到,人类注定要经历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的异化,资本主义是承认人的欲望的合理性,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在感性世界中的人的行动总需要一个动机。

在人从“旧神”的他律中解放出来以后,他就会做以前不被允许的事情来表现自己的自由,就像青少年到了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意识。

在追逐感官刺激追求成功时,把自由意志的实现外在于金钱,用这种外在的东西衡量人 ,形成了金钱拜物教。

尽一切手段甚至把人也作为一种手段。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劳动的异化,把人变为工厂中一种重复劳动的机器,资本家也成为金钱的奴隶。

但是只有通过自由意志去行善才是善,被逼着来说达不到。

只有经过这种异化和反思,人类才能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他那里就是所谓的gc主义。就是一切人的自由以每个人的自由为前提的一种自由的世界。这是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这样那些网络小说中的光怪陆离和怪力乱神也就可理解了。

我看过很多网游小说。也看过一些玄幻,奇幻,魔幻,科幻,武侠,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做好人的。啊,这个社会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样子?

他们不得已而屈服现实,也许他们只是在装好人?我相信在内心深处至少有一部分的他们想要做好人。

写这些小说和读这些小说儿的人,处于青年和少年。他们或许已经踏入这个社会,也许已经小有名气,有值得夸耀之处,也许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为什么他们选择将现象出来的世界表现得那么夸张,那么怪异?仍然受到了范围那么广,人数那么多的人的追捧?

一个人竟然可以因为修炼提示了所谓的“气”飞天遁地、移山倒海、屠神灭佛、伏尸百万。

他们漫不经心,自信满满,无厘头,杀气腾腾,想要闯出一个新天地。​

只是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人。​这样才能正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然良心始终在我们心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当我们屈从于感情欲望时不能推诿于自然。但是杀一人而救千人呢?虽然不忍,但这是为了更大的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换一个说法就是要贫民弱民辱民,将资源都集中到皇帝手中,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力量,皇帝才能做更大的善,并且在绝境中会激发人的生存潜力,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果。

秦国依靠法家的这一套制度终于战胜了六国,结束了将近2百年的纷争。人民生活不好很痛苦,可有升官发财的希望,活着总比死了好吧?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为了长治久安,这是必要之恶。

人们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是真心话。“天”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意志之天、义理之天、自然万物之天等含义。 ——《新哲学讲演录》 张世英    第二页

良心总是在心中发布“指令”,人们把这些当成义理、仁之天;它可以说话,那么它一定是有意志的;自然是无情的,一切都是它的傀儡,让它们如它们所是的那样运行,自然万物也是天。所以圣人也要向天学习,无情的对待这一切,却是为了更大的善,正所谓道是无情也有情。

自然有意志,自然让情况进行到这一步,自然在你的心中“告诉”你要怎么做,如果你把人当做一种虽然是特殊的物但毕竟也是一种物,你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所以盘古开天辟地,用血肉化作山河,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主,是因为我们体内有女娲吹出来的那一股灵气,老话说人活一口气。每个人都要呼气,所以它不可能是假的,不可能躲避,而且这个气是天说话形成的,如果你要是不听天言不顺天道,相当于你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气,顺天之人就可以把它收走。

天地不仁,天地是公正无私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圣人达不成天地,所以人与人之间讲究仁义,仁慈和义气,可怜与感谢,大哥与二弟,还是一种可以交互的关系。而天有意志注视着,把自然情况放在面前,在心里下拿直接的命令来考验人的道德之心,这是一种完全没有交流的状态,一种最高形式的命令。物是需要有一只手来推动的。

你在执行天言,​是天说话,而不是自己在说话,所以讲究无语、无声胜有声,无欲不自利、无我,不是为了自己。

人到底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宿命吗?

进入现代,人是大自然的棋子?由原子组成的无所谓的物质?好、道德只是一种机械的力作用?想法是大脑神经间电的连接,只是一种化学反应?万物皆虚,万物皆允?

或者与自然法则相适应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唯一一种因果关系,必然存在自由的因果关系。自然规律不是因果关系的唯一解释,存在着其它的、自由的因果关系,比如一些人宣称的各种超自然力量:内功,魔法,超能力,巫术等。

或者必然存在作为事物序列原因的存在,要么是它的第一个成员,要么引起它。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因为神?他创造了世界,神说要有光,便有了光,道德也是因他而起。

然后他说:道德戒律是绝对的普遍的,道德理论的适当性是完全独立于、赞同存在在所有时间进程中真实的道德事实的理论的那些人的生活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纬度之外的等等。

我找到了答案。​

知识必须要建立于感觉之上,你必须能认识到它,然后才能成为你的知识。

作为序列原因的存在,它作为最初的原因,我们只能是它的结果,结果是不能了解原因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能了解到它,这就是从一个人通过知性所知道的全部知识的综合统一出发,推导出一个人不能通过同样概念所获得的东西,关于这个“东西”所下的任何判断都将是无效的,不管你说它是对还是错,有效还是无效。

所以对于它只能依赖于信仰,或者依赖于抛出的硬币的两面之类。

自然中存在或不存在自由的因果关系?

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眼前的一部分,超出我们感官之外的,我们不能下结论,所以它们也不能成为知识。

人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人是四周环境的产物?

如果我们的认知只是来自于感觉,那么我们只能感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噪音和明暗。

我们如何把一颗特殊的树当成普遍的树来认识?每棵树都是不相同的,只有把一个特殊的树归入树的概念中才能认识它。

人的感觉是感官器官对源于外在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然后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人的感觉的固定形式(如果时间和空间是无效的或经验的形式,那么第一个经验就不会产生,它只是我们自带的作为人类的感官形式,不知道外星人是不是也是),,感觉被转化为表象。

我们的感觉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化表现出了它所是的样子,所以我们得到的只是它的被转化后的表象,对于本体永远都不可能有任何了解,对于自在之物不能有任何知识,所以它是超越因果律的。

只有当这些表象归于知性的纯粹概念时我们才能对外在世界中的对象形成经验。人的天生的知识能力的形式必须与任何事物都有的稳定的识别特征属性相匹配。人天生的不是来自于经验的知识肯定是思维中的一种形式。这就是想象力,

狗和人都能看见树,单纯知觉的主体性,引发判断的主体性。

这样有特定知觉能力的人,能对事物达成普遍的共同认知,因为只有通过这些不容置疑的不掺杂质的知识能力的概念形式(也就是纯粹知性概念或范畴),认识的对象才能被概念化。

范畴表。

1.量的范畴

单一性

多数性

全体性

2.质的范畴

实在性

否定性

限制性

3.关系的范畴

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

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和结果)

协同性(主动与被动之间的交互作用)

4.模态的范畴

可能性——不可能性

存在——非有

必然性——偶然性

这种能力来自哪里?

根植由实践而来的一成不变的天赋,最好是从母亲那儿遗传来的才智。

为什么如此的恰到好处?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有知识的出现,而知识确实出现了,这当然是一个主观考虑,但它同时也具有客观上的有效性,因为主观的是我们的想法,这些物只是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些物一个呈现的方式。

感性和知识的混合形成了知识。

产生知识本身的两种基本能力

其一接受表象的能力。其二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某个对象的能力。

1.经验不仅仅是空洞的概念,当经验与纯粹知性概念恰当的整合就形成了知识。经验必须恰当的归入正确的范畴。

当我们被一个对象所刺激时,它在表象能力上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感觉。那种经过感觉与对象相关的直观就叫做经验性的直观。一个经验性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对象叫做现象。

所以直观加上想象力就形成了知识。

2.自发性、自发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自如的运用,它允许构想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或者扩展超出可能经验范畴的概念。

谁把他们恰到好处的混合?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经验自我、自我和先验自我。

先验自我把经验自我和自我混合形成了自我意识。三个意识属于一个单一的意识对于自我的单一的感知,这是绝对必要的,康德休谟并未提出一个基于内省的事实主张,相反,它属于作为必然涉及一种能力或者机能的所有知识的逻辑形式, 因此统一成为一个难题,而这正是统觉的机能。因为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才能有自由这两个字在知识中。

对理性心理学的否定。

很明显在我们的所有思维中附着上“我”,我们只能断定给予主体(“我”)内在于我的身体中,而无法知道在主体中的任何性质,事实上对主体一无所知,不论是直接的熟识还是其他的途径,主体表象的单一性(我们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自在之物),不是关于主体自身单一性的知识,因而整个理性心理学陷入它主要证据的崩塌中。

意识的统一性知识思维中的统一性,仅仅通过它没有任何对象被给予,所以永远给予的直观为前提的实体范畴并不能被应用于它之上。

所以心理学是感性的学说,它的所有知识都是来自于感性,来自于感觉,来自于经验,来自于自然,自然的木偶。

我们有能力单靠我们的自由意识做出自由行动吗?​

那个心中的声音只是声音吗?我们可以单凭良心这个念头、不带上与现实有关的那些欲望作动力来做成一个好事儿吗?

我们有纯粹实践理性吗?

纯理是自由意志也是道德律,自律。不容置疑的,不掺杂质的理性行动。

有,它是动因。它是自由行动的。

​用它证明了自由的存在。意志就是把自己的原则实现出来。原则分为个人主观的准则和对其他人也普遍有效的法则。

理性有别于感性。​人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感性世界中的人需要一个动机。就像闹钟需要一颗发条。

道德情感也是一种情感,由道德律带来的。

如果被感性引诱,不为义务而义务,为了其他的目标,比如幸福和快乐。那么不是前后一贯的自由意志,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从实践上来说,它只关心到意志的决定,而不考虑现实的后果,因而不干扰和影响自然的因果性。

假设在选择时,确实有这样一个选择,它在你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向左或向右,在任何这样的选择点上,如果你做的是一个决定的话,与扔硬币不同,选左还是选右一定是有理由的,也就是说一定存在着某些原则指引着选择,而选择越是重要原则则越是基础,你可能设想下当达到最重要的选择的时候,可能有一个支配原则包含所有这样的原则,唤起这个具有这种本质的存在或实体,在每个任何一个重要选择节点上,控制选择的原理是一个理想的原则,一个没有瑕疵的原则,一个适用于所有主题的原则,总是正确地叫做上帝。

相关文章

  • 我之战在未知2

    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 mks讲到,人类注定要经历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的异化,资本主义是承认人的欲望的合理性,人...

  • 我之战在未知3

    描述性,有时也称「实然」,追问的是我们身处的经验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的内心世界)之中究竟存在哪些事物、已...

  • 我之战在未知1

    当我看向天空时,天空是蓝色的。 死神横鬲于天空,一只黑色的魔手摆动,指甲尖利如剑般散开。 破碎的灵魂不能再思考,我...

  • 我之战在未知 目录

    1 2 3 4

  • 【历史】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 写在前面的话 长平之战 | 关于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 1. 机会来了(一) 长平之战 | 2. 机...

  • 《丛林之战》全文目录

    丛林之战 目录 丛林之战(1):不知者无畏,祸起老狼王 丛林之战(2):神魔共出,风云再现 丛林之战(3):三犬鼎...

  • 《神之领域》1

    封神之战的落幕,使天界在无尽混乱中永远平静,该消逝的已化作颗粒融化在空气 当中,该存活的也未知降落何处。 人族心中...

  • 未知2

    扎心了

  • 2018-04-18

    小秦兵人之战上2

  • 我的故事之战斗在黑土地(2)

    美好的兴城海滨岁月2006年元旦,从北大营交流来的我们一行4人一起来到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海滨的原沈阳军区兴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之战在未知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lp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