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上生活着一群普通的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个时代是贫穷的时代,是落后的时代,是水深火热的时代。
“大嫂,喂鸡啊?”李金凤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菜种笑呵呵的问杨艳。
“啊,去种菜啊?”杨艳抬头看着李金凤说到,同时布满老茧的手从破旧的篮子里抓一把烂菜叶任意撒在几只小鸡当中。
说话间还是满脸带笑,低头看着这群小鸡时又是满面愁容。
杨艳是隔壁村的,以前爹是地主,7岁时娘生了个小弟,13岁文革开始,爹妈都被抓去劳改,家中只有她和弟弟相依为命。18岁便听从婶婶的话嫁入了王家。
王家以前是书香门第,王家老爷娶了两房,大房不会生育,二房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早年饥荒中饿死了,只剩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杨艳的丈夫王德全。
王家早年家业兴旺,后来慢慢衰落。传到王德全这代已只剩三间茅草屋了。
杨艳本不想嫁与王德全,却奈何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杨艳最终只能点头答应,可是心中却不甘。
她提出嫁入王家也未尝不可,只要王家抬一顶轿子便随王家去。如若没有轿子名不正言不顺,便不嫁。
这可难坏了王德全家,村中人全聚在王家院子里你言我语的商量着,说来说去就是每个法子。最后斜斜靠在门上,杵着拐杖的主人家说话了“儿啊,我们既然到别人家说了亲,就没有退婚的道理,我们家业没有钱去置办一顶花轿,我到有一办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的通。”
王德全母亲开口说话,话说一半就停了下来歇歇气。
“大娘,有法子你说就是了,只要能办,我们一点尽力。”李大柱扯这嗓子说。
“对,老王在的时候没少接济我们,现在德全的事我们一定帮”大家附和到
“既然没有轿子,我想就将那大桌子到过来,砍几颗树,做一个轿子把人接来”大娘眼角带笑的看着乡亲们,虚弱的说到。
大家说干就干,热热闹闹的置办起轿子来。
“德全,德全”过来一下,王母把德全叫到身边说到:“我的柜子里有点布料,你去镇上做一身衣服,接亲的时候带着去,一身衣服肯定不够,到时候我在想办法去借一件,结了婚再换给人家。”
就这样一顶假花轿,两件新衣裳,就把杨艳接到了王家,没有唢呐,没有酒席冷冷清清就接了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