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一个同事一起去转公园,中途同事问我:你听说过口红经济吗?
作为一个学经济学出身的我,竟然尴尬的回了一句:口红经济?什么鬼?然后一排乌鸦从脑袋上方飞过。
寒冬
不过,在那之后不久,在通州图书馆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书中的一个章节的时候,竟意外的看到了口红经济的这个概念。
这种类似的知识或者概念一前一后先后出现的情景,在我过去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次。我想,这可能是知识缺乏到极致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吧。
口红
下面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口红经济。
口红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主要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
而在中国,口红经济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美国电影产业反而逆袭而上,大行其道。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产业也可以借此机会,找到一次逆袭上镜的机会,相似的产业同样也包含了娱乐产业、文化类型产业以及游戏相关产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电影等娱乐市场消费不是很贵的生意会比较好一些。
细想一下,独自在一个大城市当中生活,得意不同别人讲,怕别人以为忘形,失意不同别人说,怕失了自己志气,远离家乡,报喜不报忧,免于父母的忧心,孤身一人,体会着外面的风雨和阴晴。
在大城市,社会风气浮躁不安,人们竟不愿花费一点时间去看一本书,去静下心学习一门知识,甚至是去看一部有意义的剧,反而是几秒十几秒的抖音、美拍充斥在地铁上、出租屋,刷到根本停不下来,看似是工作闲暇时的放松,事实往往却是一笑而过之后的得过且过。
而日前关于裁员的消息也是满屏的飞,
在国外:
11月21日,瑞典家具龙头宜家家居宣布历年最大规模裁员;
11月26日,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宣布北美裁员15%;
11月29日,德国医药化工巨头拜耳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
12月4日,全球媒体大亨汤森路透集团称未来两年将裁员3200人;
12月10日,拥有117年历史的丹麦清洁服务公司ISS决定退出13个海外市场。
在国内:
2018年6月以来全国上百家P2P平台相继爆雷,裁员潮从金融领域率先开始。
同月27号,拉勾网前CEO马德龙宣布离职,并随机爆出拉勾网裁员消息。
同月28号,网曝碧桂园裁员30%。
而在游戏行业,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 该行业2018年的裁员比例将达到历史高峰,或高达70%之多,甚至是腾讯网易这样的游戏大厂都承受不住这样的经济压力,股市和业绩也连遭打击。
据身边的朋友们说,京东、知乎、阿里、腾讯、斗鱼等企业也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裁员或缩编,受股市低迷及市场经济的影响,2018年底的就业形势似乎并不是很乐观,裁员潮已经到来。
在裁员潮涌动的现今,作为沧海一粟当中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我在这里只给出四个字:居安思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