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爱因斯坦学哲学

作者: 职心眼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17:03 被阅读46次

文 / 静待花开

一说到哲学,恐怕很多人会想到:太深奥,太虚幻,太烧脑……

可老师们又说:一个人的境界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这样看来,哲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能够启迪人生的终极智慧。相当于游戏中遇见大Boss后,救命用的“大招”。既然是“一招定胜负”,自然不能轻松地获得。才因此会有各种的“看不进、听不懂”。

今天我们这本《哲学家们都在想什么》,却换了一种调调,用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了,那些西方严肃哲学家背后的思想和故事。既能引发哲学门外汉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又可以当做严谨科学的有益补充。如果你有睡前阅读的习惯,可要小心了,这本书很可能让你停不下来地一口气读完,影响睡眠可就得不偿失了。

书中一共介绍了44位哲学家的奇闻异事,除了尼采、康德、柏拉图、罗素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竟然还有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中学课堂上,学习的现代物理,让我们对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非常熟悉。其开创的现代科学新纪元,为我们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可作为哲学家,我们又能向这位世纪伟人学到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才能也是相对的

爱因斯坦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人的才能也是相对的,他的才能足以解决物理学家问题,却对解决人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定义自己的能力边界,对于很多人来说,往往是最困难的。

我们能轻松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然而当面对不确定、甚至极具诱惑的未知领域,要不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尝试,就会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了。

比如说,有两份工作摆在你的面前,A工作就是你正在做的内容,年薪10万。而B工作是和你现在工作相关的新领域,年薪20万。你会怎么选?

选择A,你可以在专业基础上继续精深,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自然薪水也会水涨船高。而选择工资相对高一些的B,很可能由于对新领域的陌生,导致水土不服,而出现无法继续的后果。

因此,越是高手,越能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越会将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最有价值的那个点上。

当我们尝试着浸入用心与专注时,任何领域都会成为生命中的恩典。

不必道歉

爱因斯坦有无论何时何地都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一次和朋友相约,对方却迟到了半个小时。当朋友连连道歉的时候,爱因斯坦却兴奋地告诉他说:“你并没有占用我的时间,我在这段时间里已经解决了一个重大的数学问题。”

后台收到过很多学习者的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时间和精力的管理:“小琳老师,我也是一名宝妈。想要开始学习写文章,但是总感觉没有时间。您可以给我一些指导吗?”

我想说,只要你想做,任何时间都可以开始。就拿写文章来说,我们真的需要正襟坐在电脑前,倒好一杯咖啡,一切准备就绪,才能开始写文章吗?

写过文章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用电脑敲字,只是写作的一个部分。而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定主题、想框架、找素材。这些,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零敲碎打做好,然后再用键盘敲出来。就像书中的爱因斯坦一样,用等人的时间来想脑子中的问题。即没有耽误约会,也没有浪费宝贵的时间。

因此,我们不妨为每段时间都设计一个PlanB。如果原计划不能顺利实施,那么将PlanB顶上,同样也可以做到有效利用时间。比如,我平时出门办事,就喜欢在口袋里带个本子。如果遇到排队的情况,就听着微课,做些记录。排到位置了,课程也听得差不多了。一举两得,还不着急,你要不要也来试试?

成名的原因

儿子问:“爸爸,您究竟因为什么成了世界著名的人物呢?”

爱因斯坦笑了:“你看,甲壳虫在一个圆形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曲的,而我却能意识到。”

这段里,爱因斯坦把自己比作了上帝式的人物。却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你所立之处,决定了看到什么风景,承受什么责任,展现怎样的自我,活出怎样的未来!

所谓多层系统思维,让我们能跳出局限,看到更远的未来和更多的可能。

有一次,圣雄甘地在挤火车的时候,掉了一只鞋子。然后,他把另外一只也脱下,扔了出去。

“为什么要扔这只呢?两只都丢了,多可惜呀!”

“捡到两只鞋的人,没准还能穿上。”

低维的知识,只看到单一鞋子的价值,而高维的智慧则关注到,两只鞋子在一起的实用价值。这,就是高度的差别。在更高的维度上,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那怎么才能提升维度呢?

我的答案是读书。这也是两年多的读书经历,给我的最大收获。

书能帮助你打开视野,提升维度,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如果你曾经因为哲学的枯燥、艰涩而放弃,不妨就从这本充满人情味的风趣小书开始,尝试去接触科学之母,理解最原始的世界本质。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今日互动

在工作A和工作B的部分,我们说要选择能力圈里的A。这是不是和刻意练习中的“走出舒适区”矛盾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不妨留言给我哟~

—END—

相关文章

  • 跟爱因斯坦学哲学

    文 / 静待花开 一说到哲学,恐怕很多人会想到:太深奥,太虚幻,太烧脑…… 可老师们又说:一个人的境界和成就,主要...

  • 传统文化杂谈之道教和科学技术

    爱因斯坦说过,哲学是科学之母。先有哲学才可能有科学。当然,这里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不是人生哲学,西方正是有了...

  • 爱因斯坦的大智慧为什么可能?

    今天看到《哲学园》上ᅳ篇文章《作为科学哲学家的爱因斯坦》,作者是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历史与哲学研究计划主任...

  • 爱因斯坦谈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

    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

  • 【无戒学堂】跟大师学哲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20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

  • 跟爱因斯坦谈谈宗教

    《科普袖珍馆:爱因斯坦自述》读后感 相对论和量子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牢牢的把持着当今物理学理论的一切成就,而这...

  • 持久而顽固的幻觉

    爱因斯坦时期欧洲的哲学就是指科学,哲学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了哲学、物理学等。 哲学家得出结论,全宇宙共有同一个“现...

  • 正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前些天更文说了说“哲学是科学之母”的话题。 借着说哲学博士的学位的含金量,以及...

  •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界的地位,等同于物理中的爱因斯坦。他的《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两本书分别开创了两个哲学流派。 ...

  • 关于写作和哲学的关系你知道多少?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个话题是写作与哲学。写作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呢?哲学好像是一个没有什么用的学问,哲学也是一个挺讨厌的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爱因斯坦学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fp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