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我在学校的甬路上遇到了上学期教的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长得高高大大的,脸上总挂着微笑。他喜欢运动,不爱学习。
我笑着问他,“最近在家有没有学英语?”
他笑了,“还行吧。”
根据他这个回答,我的理解是:没有学习。他是反应挺灵活的孩子,他可能感觉直接当着老师的面说没有学不太好,所以选择用一种比较模糊的语言作为回应。
我接着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课堂上你曾经提出不少有深度的好问题。关于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他想了一下,说“背东西。”
“背语文方面的东西,你也不喜欢吗?”
“只要是背诵,我就不喜欢。”
“如果有一种像玩游戏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记住东西,你会选择尝试吗?”
“没有游戏是需要背诵的。”
“……”
我无语了。他留给我一个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那么多关于背诵方面的强化训练呢?特别是早期记忆方面的机械性训练,给孩子留下的究竟是什么长久影响呢?是益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在学生群体中,像这位男孩一样讨厌背诵的应该不是个别现象。那么如果不强迫孩子背诵东西,他们是否会进行有效学习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这些负面的影响呢?
虽然在年龄上看,我也是一位老教师了,可是很多问题我就是弄不清楚。既然现在有人工智能可以咨询,问一下,看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Kimi给出的答案如下:
Hi,我是 Kimi,很高兴遇见你!
一、背诵训练的意义
(一)知识积累的基础作用
许多知识是需要通过记忆来积累的。例如,在学习语言时,词汇的积累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就像学习英语,单词的记忆是基础,只有记住了大量的单词,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同样,在学习历史时,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年代、人物等也需要记忆,这些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砖石。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虽然数学更侧重于逻辑思维,但一些基本的公式、定理也需要记忆。比如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公式等,只有记住了这些公式,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灵活运用。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背诵可以锻炼大脑的记忆能力。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基本功能,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这种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人们需要回忆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或者地址时,良好的记忆能力就能发挥关键作用。
背诵还能促进联想思维的发展。当孩子背诵一首古诗时,可能会联想到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情感等。这种联想思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拓展知识。比如背诵《悯农》这首诗,孩子可能会联想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从而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早期记忆方面机械性训练的长久影响
(一)积极影响
知识储备丰富:早期的机械性背诵可以让孩子在大脑中积累大量的知识素材。这些知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挥作用。例如,孩子在早期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诗词会在他们的语文学习和文学欣赏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学习习惯养成:机械性背诵训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注力和毅力。背诵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而且往往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记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且能够坚持下去。这种习惯会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孩子也能够更专注地去阅读和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
(二)消极影响
兴趣丧失:如果过度强调机械性背诵,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当背诵的内容枯燥、难度过大或者没有经过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理解其意义时,孩子很容易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例如,让孩子机械地背诵大量的数学公式,而没有解释公式的来源和应用,孩子可能会觉得数学学习很无聊,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思维僵化:过于依赖机械性背诵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展。如果孩子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知识,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可能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学习物理时,只是机械地记住一些物理定律,而不会去思考这些定律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实验依据,这样在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孩子可能就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
三、关于强迫背诵与有效学习的关系
(一)强迫背诵可能阻碍有效学习
当孩子对背诵内容不感兴趣,而且是被迫进行背诵时,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不佳。因为这种情况下,孩子只是机械地重复,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例如,强迫孩子背诵一篇他完全不感兴趣的课文,孩子可能只是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一些文字,但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强迫背诵还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认为学习就是枯燥的背诵,从而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抗拒。这种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使他们在其他学习活动中也难以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
(二)避免强迫背诵的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语文学习为例,对于古诗文背诵,可以先给孩子讲述诗人的生平故事,或者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来营造诗文的意境,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例如,在背诵《春夜喜雨》时,可以先让孩子欣赏一幅春雨滋润大地的画作,然后播放一些轻柔的雨声音乐,让孩子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这样孩子在背诵时就会更有兴趣。
理解式学习:引导孩子理解知识的内涵,而不是单纯地背诵。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孩子亲自种植一盆植物,观察植物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生长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背诵相关的概念。
多样化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来替代单纯的背诵。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表演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这种方式既能让孩子记住历史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接下来又让它提供了一些关于趣味化学习的具体建议,它给出了很多。我继续问它如何避免学生在趣味化学习过程中只顾着玩乐,不投入思考的问题,它也给出了非常官方的建议。我觉得有值得借鉴的部分,但是问题依然不断,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关系。詹大年校长说关系决定一切。人和人的联结还是最需要关注和建设的主要方面。没有能帮助一个人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答案在行动的过程中,答案一直有,问题也一直有,教育就是这样的,成长也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