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19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19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2-11 08:41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第四章:三分天下之走麦城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荆州必定不会安定的。

易中天:刘备与孙权握手言和四年多以后,有一队商船浩浩荡荡从寻阳驶向江陵。没人知道船上装运的其实不是货物,而是士兵。十月的一个早上,当江陵守将明白过来时,他们的选择只剩下投降。这台好戏的总导演是吕蒙。

艺凡:白衣过江。

易中天:吕蒙是在鲁肃去世以后接管兵权的,吕蒙跟周瑜一样主张“吞刘”。只不过,周瑜雄心万丈意气风发,吕蒙审时度势足智多谋。他虽然早就向孙权提出要用武力夺取荆州,却知道需要等待机会。

艺凡:机会来了吗?

易中天:来了,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七月,他自称汉中王并还师成都,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备受鼓舞的关羽意气风发,毅然发动了夺取襄阳和樊城的襄樊战争。这一仗打得惊心动魄艰苦卓绝。八月,天降大雨,樊城被洪水包围,曹方将领于禁所督七军全部被淹。关羽趁此自然灾害发动攻势,于禁被俘投降,庞德被俘就义。消息传回,曹操为之流涕。好在这时徐晃的援军赶到,关羽只好撤离战场。

艺凡:关羽拿下了襄阳和樊城?

易中天:关羽很清楚,要对付曹仁和徐晃,拿下襄阳和樊城,没有足够的兵力是绝对不行的。但从后方调兵,南郡就会虚弱;如不调兵,则前方又会吃紧。关羽左右为难。吕蒙的机会来了。

艺凡:什么机会?

易中天:关羽犹豫不决的时候,身体本来就不算太好的吕蒙开始装病。孙权也故意用不加密封的公文,招吕蒙回建业治疗,并任命陆逊接替吕蒙。陆逊一到陆口,便按照吕蒙所定策略装孙子。他写了一封文采斐然的信给关羽,说将军此战史无前例。最后,他也没有忘记装模作样地提醒关羽:曹操狡猾,将军多加小心!

艺凡:关羽上当了吗?

易中天:上当了,他觉得东吴真是越来越差。看来孙权这边不足为虑,于是逐步将部队调往樊城。这边一撤军,那边就开始调兵,关羽则完全被蒙在鼓里。关羽想不到,表面上甜言蜜语的盟军,正是磨刀霍霍的敌人。曹操向孙权伸出了橄榄枝。

艺凡:什么橄榄枝?

易中天:联合孙权的建议,是司马懿和蒋济提出来的。他们的判断也并不错:作为长江下游的地方割据政权,江东集团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和关羽在上游越做越大。只要说服孙权偷袭关羽,樊城之围必解。

艺凡:孙权同意这个建议吗?

易中天:同意,但希望曹操方面对此保密,以防关羽有所准备。曹操征求意见,大家都说理所当然。老谋深算的董昭却主张泄密。

艺凡:为啥呢?

易中天:董昭认为,保密对孙权有利,泄密对曹操有利。因为关羽一贯蛮横霸道,得到消息也未必立即撤军。这时,城中守军如果还一无所知,对我方是不利的。因此,应该口头上答应保密,实际上故意泄密。曹操完全赞成这个建议。

艺凡:此时关羽的天都是啥呢?

易中天:关羽则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也许在他看来,江陵和公安金城汤池,并非孙权旦夕可破;被洪水和大军包围的樊城,则是眼看到嘴的肥肉,岂能前功尽弃?关羽一犹豫,徐晃的机会就来了。正好这时曹操又给他派来了十二营军队,于是徐晃大举进攻,关羽则被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撤离樊城。曹操也不乘胜追击。因为他相信,早已磨刀霍霍的孙权,是不会把手缩回去的。

艺凡:曹操的预料正确了?

易中天:对,关羽犹豫,孙权不犹豫。实际上一路扮作商人的吕蒙军,这时已经进入江陵和公安。因此,当关羽匆忙赶回南郡时,南郡的人心已经归顺了吕蒙,再没有人会替关羽卖命。陆逊也是一路凯歌。他在吕蒙得手后乘胜前进,刘备的守将则跑的跑,败的败,降的降。宜都、房陵、南乡三郡尽入其手,荆州从此不再姓刘。

艺凡:关羽只能走麦城。

易中天:事实上没过多久,关羽的人头就送到了曹操跟前。曹操厚葬了他这位老朋友和老对手,吕蒙则甚至没来得及参加庆功会,就病逝在孙权的内殿,享年四十二岁。

艺凡:刘备欲哭无泪。他痛失荆州,还痛失关羽。关羽不但是他的兄弟,更是他的爱将和臂膀。

易中天:关羽的性格有问题。既任性又天真。由于任性,所以发动了襄樊战争;由于天真,所以被吕蒙和陆逊欺骗;由于既任性又天真,所以在处理敌、我、友关系时犯了一系列错误,最后把自己送上绝路。

艺凡:是的,关羽不懂政治,不知道在多边政治关系中,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他也不懂公共关系。孙权提出结为亲家,不同意也就罢了,又何必辱骂来使?他还不会善待部下。江陵和公安的守将投降,原因之一就是怨恨和畏惧关羽,干脆一降了之。

易中天:让关羽镇守荆州,在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同时对付曹操和孙权两个枭雄,其实是不合适的。可惜一俊遮百丑。关羽的英勇善战和屡建战功,尤其是他在樊城大破曹军,威震天下,差一点就逼得曹操迁都,更使他成为战神般的人物。“战神”是不容怀疑的,也是不能批评的,只能由着他走向深渊。然而无论如何,刘备都无法接受这一切。尽管他并没有立即为关羽报仇,也没有给关羽封号,但孙权在背后插的这一刀,他永远不会忘记。且听下回分解,夷陵之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j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