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月阅读书单中,我最喜欢的两本书,一本是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书中记录着倪萍老师的姥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姥姥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她却用生活的智慧解决了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在姥姥的眼里看到的都是每个人的优点,而不是各自的不足。
即便是在倪萍的妈妈心目中太坏的爸爸,姥姥也将她爸爸描述的良善、正直、清高的,只是和倪妈妈性格不合罢了。
姥姥的善良与宽容将大家的心都拴在了一起;姥姥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教会儿女、子孙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儿孙一辈子用金钱都买不到的优良品质。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咪蒙、翟天临,以及我所喜爱的一个公众号作者却因发了一篇触及底线的文章,而被公众号平台禁止发文一个月。
他们原本都具有过人之处的优点与才能,也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积累,从而才会迎来了属于自己事业上的“春天”,然而却因没有守住道德的底线,才导致事业走向下坡路,甚至极有可能走向终点。
虽然我们都说现在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可是即便是在包容性很强的制度下,我们仍旧需要底线的约束,若没有这样的约束整个时代就乱了,就毁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话语永远是一个体系、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健康运行的真理。
而无论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过去取得过如何辉煌的成绩,若你没有守住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你仍旧是个失败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渣而已。
在姥姥一书中让我感到最心疼的地方便是姥姥面对儿子的死讯,“小舅死的那一年,家里把他的军装、遗物都收起来了,谁也不再提起小舅的名字。小舅生日的时候,姥姥一如往年早起做一锅打卤面,中午蒸上大馒头,晚上包顿肉馅的饺子。刚强的姥姥就这么挺着......只是吃面的时候,姥姥把碗扣到脸上了,半天放不下,任凭泪水往面里流淌。面里盛不了了,泪水又顺着碗滴到桌子上。只有这个时候,这个失去儿子的娘才会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场。姥姥的哭你真是见不得,没有任何声音,只看着喉咙上下起伏,偶尔你会有种错觉,她的嘴角是向上翘的,像是在笑。”
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这个世界上难以承受的痛,而姥姥在面对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时仍旧选择隐忍,将痛苦深埋于心中,而不是将痛苦扩散到全家的每个角落里。
这无形也在告诉子孙们人生痛苦谁也无法避免,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坚强面对,之后继续为身边的人而活着。
其实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往往是看他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外在物质再好,子孙再孝顺,你一旦把关注点集中在一些不愉快,或者已经失去的事物上,那你体会幸福的感受就会大大降低,人也会因此变得十分的敏感,本是一件小事,但在你看来却成了天大的事情,弄得自己与家人都不快乐。
而“家和万事兴”中也隐藏着你对情绪的管理问题,对事物的包容,以及对家人的互相理解都在你情绪中的一念之差。
第二本书是《西藏生死恋》,讲述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公扎与措姆,两人虽然在经历了家族各种矛盾与纷争的情况之下,但并没有影响到两人之间的感情。
看他们之间的故事让人再次感受到美好爱情是经得住考验的,只不过措姆的意外身亡却让公扎长年深陷在对措姆的思恋之中。
而风对公扎的感情则是发自内心最真挚的情感,风为了一路追寻公扎放弃了她原本所拥有的职位、收入,以及精致的生活。
在这个“爱情”越来越需要用外在物质作为评估的时代里,我们似乎忘记了什么是真爱?
真爱并不是房产证上的平方数,也不是银行卡里有多少位数,而是让人想起嘴角便很自然向上扬、心底里莫名感到温暖的情感。
风对公扎的爱就是如此,单纯而又执着,这份爱弥补了两个人之间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巨大的差异,而这恰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的力量”。
虽然说拥有一定物质作为基础的情感能够使人踏实,可是再多金钱也买不到心里最真挚、最纯的情感。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所谓的财宝其实就是身体的健康和人们心中的善念。”
篡改一下书中话语作为文章的结尾“所谓的爱情其实就是找到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之后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1�2p����w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