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做决定时,起码遭受两种潜意识的阻扰。我们很难意识到,也很难避免。
很多人会说,这不可能,完全是由个人自由意志而做出的决定,怎么会被阻扰?
然而,这两种表现形式根植在每个人的身体里,一旦激发,不思而应。
这两种形式分别叫曝光效应和损失厌恶。
曝光率就是我们更容易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反复曝光,我们心里的好感度会更高。比如在单位,经常出现在领导面前的人,就会被常用,然后重用。
损失厌恶就是损失带给我们的痛苦,比收益带来的快乐要更深刻。所以为了避免痛苦,我们干脆就不做这件事,即使做了这件事,也很难保证价值中立。
在现实社会,很多人因为厌恶损失,他们更倾向拥抱“确定性”,就连人生轨迹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提前确定下来: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育子成人——盼子生子——替子带子……为呼吸和填饱肚子而“奋斗”,他们简单安宁地过着幸福日子。
作为年轻人来说,我却更愿在坎坷和挫折中让思想变得厚重,在挣扎和磨砺中让羽翼更丰满。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想象一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里,你可能因为偶然的原因踏上了一个台,最关键的一步把你引向一个台阶,你就一步步上去,超越了现在的众多仍然在摸索的同伴,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平面的屋子,而是一栋楼房甚至是一座塔。一方面,你在楼梯的引领下;另一方面,你在往上走的时候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过程中,不确定性带来革命性的收获,当你走到塔尖时,光明出现了,视野也一下子开阔了。
真正做一件事情,你不可能从起点就拿到通向那个地方的地图。
即使自己内心有一张心灵藏宝图,首先是让你踏上一条谬误的道路,真相悄悄隐藏其中。如果你觉得它是不靠谱、不确定的谬误之路,非要等到确定的道路才走的话,真相跟宝藏就永远跟你是无缘的。
所以,真相和谬误永远混杂在一起,真相是从谬误里头赎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