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间隔年,可能就是一次普通长途旅行
看到题目,你或许会问:什么是间隔年?
那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这个新名词。
间隔年,英文名叫Gap Year,大意是西方国家青年在开学或者是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不知道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悄然传入中国的,但在中国大热应该是因为我手中的这本畅销书吧——《迟到的间隔年》。
这本书写了一个小伙子请假去旅行,然后途中索性辞职继续旅行,到各个国家做志愿者,又在途中遇见一个女生 收获了爱情。我想看完这本书的人都激情澎湃吧,想赶紧放下眼前的苟且,扑向诗和远方。
但是,认真想想,刚毕业一冲动就去了间隔年旅行,到底可不可行?
其实可行啊,如果你不怕归来之后一无所有。
说起间隔年旅行,本是正能量满满的一件事。但是有时候真相往往很残酷啊!
真相一:间隔年未必会带来很多收获
先说明,收获肯定是有的,但未必是你想要的收获,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想清楚,间隔年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因为不想工作吗?还是在逃避什么?
真相二:间隔年≠享受生活释放压力的旅行
打着间隔年的旗号跑出去无忧无虑地旅行,逃避自己该担起的责任,这就是个loser 的行为。很多人以为间隔年能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但是事实上他们只是在逃避,逃避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有些人既不想找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他领域又怕自己能力不足,说到底就是怂!
真相三:间隔年旅行未必能让你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
也许你听说过,某人在旅途中认识某个大牛肯带他赚钱,或者找到了某种商业机会走上了人生巅峰,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并不是每个出去旅行的人都能写出《迟到的间隔年》,把偶然当必然,是傻!
你将在旅途中遇到同你一样漫无目的又匆匆忙忙的游客,只是短暂的萍水相逢。你看遍了世界的美景,认识到了不同的人,拿到了国际义工证书,然后呢?你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了吗?
真相四: 你有钱吗?
钱,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
旅行很贵,哪怕是穷游,也经不住长时间的在外面游荡。不否认有人通过旅游挣大钱,但这依然是小概率事件。连当下生活都想逃避的你,确定自己有这个能力?
如果你仅仅是羡慕那些环游过世界的人,或是只想逃避当下,不想工作。亦或是把提升自己,找寻出路的希望押在间隔年上,我劝你早点收心吧。不要盲目跟风,不要把间隔年当做你当前迷茫生活的唯一出路。
如果你真的想拥有一词间隔年,最好的时候并不是毕业的当下,而是在你有足够社会经历和物质支持时,你的经济积累支持你随时潇洒地辞职去旅行,你的工作经验又能让你随时顺利回归职场和生活。
没想好间隔年的目的,
就不要出发了,
除了一堆精彩的旅行故事,
你可能什么也带不回来,
你的间隔年,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
一次长途旅行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