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经历,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的挺详细,但在执行过程中推动起来感觉受到某种阻碍。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孩的辅导,家长会给小孩安排好一天的学习安排,但小孩能真正完成吗?小孩会认真完成吗?小孩会自愿去完成吗?想必大家给的答案不会。
分享有解书中的一些观点:
不追究原因也能解决问题,习惯了出现问题,就开始追究为啥会这样,谁干的,而不是出了问题,抓紧探索解决方案。个人经历,在追究问题的时候,大家的心思都不在一条线上,都在想法设法证明问题不是来自于自己或者自己团队,就是在制定解决方案时,如果方案中涉及到自己或者自己的团队的事项,也相当的抗拒排斥。各种争执,还引发新的问题。作为问题管理者,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纠正过去的错误,而是校正未来的道路。
用发散的思维找到富有创意的方案,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不是证明题,不存在标准答案。因此,解决方案只是达成目标的“假设”。团队中每个人的阅历,经验,知识等都不一样,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如果能坐在一起,碰撞出属于我们的方案,有点头脑风暴的意思,这边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出现经验多,权威高的压到其他人,让每个人都有提供解决方案的机会。营造人人参与的文化的氛围,为每个发言者排除干扰,让大家感到被尊重,被看见,被听见,被认可,被善待,才能表现自我。
戴上同色思考帽,选择最终方案,方案可能会有很多,但不可能都采纳,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针对方案进行筛选,萃取收敛的过程。思考帽起效的关键是同一时刻所有人只能戴同一顶帽子,这也意味着同时从一种角度看待问题,即大家在同一主题下讨论。比较有名的是6顶思考帽。
谈不拢时,用谁的方案,出现这种情况时,谁的问题谁做主的原则。
在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中,要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人的贡献,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方案也有我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