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和傍晚,对两孩子都发火了,还打了他们。
今天起床准备好早餐后就开始记录事情的经过。
对小宝为了看电视,逃避不懂得题目,很生气,在他发脾气时,我立刻被他点燃。
大宝在我进她房间是,发现她没在写作业,而是在玩IPAD,并说她刚拿IPAD在找我上午发给她作业的照片,也立刻被点燃。
被点燃后我的动作和语言跟上次被点燃基本一模一样。
上次是什么时间我忘了,但我要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在跑步时听《你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到家后决定看一下文字稿,找到解决的办法。
文字稿的开头说了情绪的分类,在第三条:过分抑郁,说到王阳明的学生因孩子生病,变得特别的焦虑,王阳明跟他的学生说,此时正是修炼时,此时不用功,平时下的那些功夫是干什么用的。在心乱如麻的时候,最考验的就是日常的修炼是否有效,看看内心能不能安定得了。
我不明白,什么是修炼?为什么要修炼?修炼的目的是什么?想到了佛陀,王阳明,曾国藩修行的是什么?
听了《正见》,佛陀修行的动机是帮助人们解决生老病死的压力;佛陀证悟:任何东西无法单独的存在,任何东西都是跟别人相依存的。
大宝为什么玩游戏?小宝为什么着急看电视?这事情不可能单独的存在,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会让他们去玩游戏和着急看电视。
社会环境无法改变,怎么改变家庭环境呢?
我为什么对这两件事有这么大的反应?
担心大宝把时间都花在游戏中,而耽误学习,马上要小升初了。
担心小宝这逃避困难的性格,成为他将来生活的绊脚石。
回到修行是什么?找出《次第花开》这本书,希望能找到答案。
书中说: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在对抗,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得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如:紧张对抗,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这些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作所为全都让自己更困惑、更痛苦。修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出离心这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
这章读下来,呼应今天早上的要解决对待孩子玩游戏和捉急看电视的问题。
有一句: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出我们排斥自己什么?
小的时候,刚出黑白电视,我们村里只有一台电视,我每天晚上都跑到别人家里看,以至于人家要睡觉了,我还看的津津有味。
为了看电视,也想尽各种办法,包括晚上逃避父母的管控,跑去陪堂姐睡觉。
去年的10月份之前,我迷恋刷手机,搞笑的视频,歌曲,相声等,再之前迷恋网络言情小说(读书的时候没看过),再前面一点迷恋电视连续剧。
很迷恋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以至于现在看到孩子的这些行为像极了以前的我,而不能接受,因此火冒三丈。
最后我该怎么做,把IPAD放起来,要查资料用电脑,要做APP用我的手机,用我的手机规定好时间。也想过要让她玩游戏,过几天吧!只能周日玩一小时。
小宝看电视,可以做在做作业前先看一集也无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