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随笔
“五胡乱华”似乎该是“五胡乱晋”

“五胡乱华”似乎该是“五胡乱晋”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20:43 被阅读15次

柔士

腐败无能的西晋汉人政权被中原内外其他各民族打败逐出中原而偏安于一隅成为东晋,这个事史记为“五胡乱华”,这是汉族人史无前例地退出了对中原大地的统治,由此细想一下,可能会得出别样的观点。

一:五胡乱华的说法不妥,五胡乱晋倒是合适的。

现在的眼光看,中华民族是由很多民族组成的,其中就包括“五胡乱华”里的“五胡”。因此,五胡乱华这个称谓不妥,五胡乱的是晋而非华,而且真正乱晋、乱华者是晋自己。谁叫你那么腐败、那么无能的?

认同推崇中华文化的人就是我们的自己人、同类;认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即可以认定为西方人。同理,在古时候,认同汉文化的就是自己人。

西晋政权退到江南后,中原地区出现过很多称王称霸的非汉族人,这些能人豪杰无不奉汉文化为主流文化,他们内心是敬畏汉文化的。他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可以和古时候的那个君王比?

石勒是后赵的开国君主,是个很能干的非汉族人,“五胡”之一。不识字,但爱听别人给他读书,特别是史书。他常常一边听,一边评论。他说:我如果碰到了汉高祖,则甘愿俯首称臣;但要是碰到光武帝刘秀,或者魏武帝曹操,则和他们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还很难说。以我对石勒的一点点了解,认为他的评论是中肯的。

石勒就是“五胡”之一,但他是认同汉文化的,同属中华民族。其他的非汉族枭雄也和他一样认同汉文化。史称的“五胡乱华”,其实应为五胡乱晋。

二:儒学的问题是不少的,独尊儒术值得商榷。

西晋之前千年以上的历史里,汉族是异常强悍的民族,以中原为中心,不断地扩展融合着。春秋战国时的学说百家争鸣,儒学只是其中之一。秦国以法家一统江山,只是人心不齐,各国贵族贪恋着美好的过去,心怀鬼胎,一有机会就风起云涌,致使秦国短命。到刘邦的时候,那些贵族遗老遗少越来越少,当初的“美景”也渐行渐远,强大的统一汉朝也就顺理成章了。汉朝后来虽然独尊儒术,但毕竟强大的惯性使得儒教并不能“一党独大”,不过从我的眼光看,西汉末年政权的衰败还是一定程度彰显了儒教的缺点,秦朝的帝王为什么没有一个孬种?

后来东汉刘秀将儒学发扬光大,大力提拔儒生,还常常当庭让著名的儒生讲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刘秀非常清楚这一点。为什么提拔儒生?易于控制!儒生的特点是墨守成规,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这是古人说的。

不久,西晋完蛋,汉族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而之前数千年,中原一直牢牢地、坚不可破地掌握在汉人的手中。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有关人士研究。而且,在以后的历史中,过一段时间,汉族就会丢一次中原,甚至全部,比方说元朝和清朝。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族,汉族是其中之一;但汉族的起起落落历史是颇值得研究的,所谓的“五胡乱华”是个切入点,而西晋几乎就是个分水岭。

2018.4.7榆木斋

相关文章

  • “五胡乱华”似乎该是“五胡乱晋”

    柔士 腐败无能的西晋汉人政权被中原内外其他各民族打败逐出中原而偏安于一隅成为东晋,这个事史记为“五胡乱华”,这是汉...

  • 最后的贵族

    最后的贵族 五胡乱华,晋政府南渡江南,北方贵族,绝大部分跟随晋政府南渡。东晋政府,由于没有天然联系基础,东晋上层贵...

  • 16.5.25

    中国强,蛮夷汉化,中国弱,五胡乱华

  • 五胡乱华㈠之起因

    五胡乱华,这段历史,谈之色变,大量汉民被斩杀,几近灭亡。 要说起造成五胡乱华的原因,那还得从三国鼎...

  • 两晋十六国之第一大帝:符坚

    回看两晋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人人争当帝五将相,隐约能听到战马长嘶的混乱,看到百姓尸横遍野的惨状...

  • 2017-07-27

    今天凌晨,网友范雎发表微博声称“五胡乱华”的表述被要求改成“少数民族南下”,理由是“五胡乱华”的说法是“旧史学观点...

  • 历史上的“地狱时代”――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历时三百年,期间建立的大大小小政权数十个,而五胡乱华名为五族,实际是一个概述,真正参与的民族多达十多个,在...

  • 五胡乱华

    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之后中国又开始分裂的乱世。由于当时的气候越来越寒冷,导致大量的游牧民族大规模的迁徙到长城以南,他...

  • 五胡乱华

    “要学就学汉高祖、魏武帝,呼韩邪有什么好学的。”这句话口气真是不小,说这话的人干的事也不小,竟然重新打出了...

  • 五胡乱华

    古道残阳照归人,血刻旧事千般忍。 五骑胡马断忠刃,斩分李树难相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胡乱华”似乎该是“五胡乱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cu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