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颜值高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有自信的人比没自信的人更帅气。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精致生活、自律人生成了90后、00后的标杆。但是这些精致生活的背后好像似乎并没有我们说的那么“真实”。
对于生活在千禧年代的我们,相信朋友们都有刷微信、微博冲浪、刷抖音的习惯。无论是饭前、工作前、睡觉前、还是开心时、不开始、工作结束后。手机已经离不来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便会常常看到这一幕动车、车站里、餐厅里大都是“低头一族”。所以有人说鸦片是一种吸食毒品直接危害人体的大脑的毒品。那么手机就是间接危害人们的精神毒品。对,手机似乎好像是一种危害,幼女因母亲低头玩手机被车压死,奶爸低头玩手机男童在电梯摔死。但是这的是手机的错吗?科学的兴起,高科技的应用本该带给我们更好地的生活,但是为什么有人说高科技、说手机是一种毒品呢。我想鉴于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这么说的人不是全无道理,但是我更倾向于它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所以今天我想说的是隐藏在手机背后的一个良风气——伪精致、伪装自信。你是否常常感叹朋友圈好友陌生人们晒的美好生活,羡慕抖音里卫生那么多的美女帅哥。对微博里的励志人生感到向往。
如果有你是否也走上了模仿他们的路上,渴望被人关注。于是我们的朋友圈变得不再真实,一张车票明明只是回家或者出门,你却能把它说成去远方,然后附上一些随声物品说:这一次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了。远方我会想你们的。我要离开这个伤心地。各种不一样的语气一些精致的随身物品还有车窗的风景跟车票。我想还有真实可言吗。一两个不说,每次过节前后这真的是一大堆的感慨。一堆朋友不好好告别网上却有着千言万语。再者就是网上我们可以千言万语我们不断的敲打键盘跟手机屏幕。然后你突然想起我们好像两三年没见过了,其实我们就在相隔不远的城市。却终总是说着有机会我们就约一下。然而却在最后联系越来越少。最终变得陌生。
当然生活远不只是这样,我们还常常发一些精彩的朋友圈,好像在跟朋友说我过的很好,因为不熟了最后他们连给你点个赞都不点了。说到这里我就想说说我自身的情况了,我学历很低,在初中高中乃至大专都是那种没什么上进心的人,对待朋友也是忽冷忽热的想的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一般他们不联系我,我是很少会联系他们的,然后我却又是一个思想比较极端的人所以朋友圈就渐渐地越来越小。本来我微信QQ是有很多好友的,第一次见面基本就留了联系方式。只是奈何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对于人际关系不太懂。所以在朋友圈的动态上我很少点赞他们,而我的动态他们都会点赞我。而我又时常喜欢把动态删来删去最终。最终给我点赞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更别说联系了。其实看似一个很简单很常见的小事,为什么却引发这么多的微妙的化学反应呢?不就是联系少吗,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就是发个动态吗,我不点赞大有人在。应该很多人都这么觉得吧。然而事实上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人都是感性动物,是有血有肉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人本性上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当你跟他她联系少了,见面的机会少了,你不能满足它的心理需求,即你作为他朋友的认知,他会渐渐把你给排外了。当你不再符合常联系好友的认定后,那么也就代表着你们的关系开始崩坏。你的一举一动慢慢的也不再吸引他。当你想起来你好像很久没有跟他联系了再联系他也是不冷不热了。再说见面吃饭也变得可有可无。因为他在别的朋友那里得到了需求。再看看你发的精彩的朋友圈你的过的再好,但是你的好与坏已经跟他渐行渐远所以,他会选择视而不见。
手机微信微博里的精彩动态,真的是你多姿多彩生活的真实反映吗,什么一个人也能好好过是你的真实愿望吗,我们生活在现实,却活在了虚拟。有时间发精彩的动态,你就有时间多跟朋友互动不是吗?那么请重新梳理好你的朋友圈吧。别让朋友圈里的精致蒙蔽了你的双眼。哪怕再不济,也要拿起自己的爱好,特长去谱写一个真实的朋友圈。而不是简单的晒一个人的电影跟美食。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生存,还要学会真正的生活。
网友评论